简介:目的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病房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85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99例,采用传统人工输液巡视方法进行静脉输液管理,患者有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呼叫护士。物联网组患者186例,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静脉输液监控。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铃响次数、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护士平均日行步数、液体滴空回血次数、药物配置后的静置时间及患者对输液过程的评分情况。结果物联网组患者186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74次;对照组患者199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153次;物联网组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为105次,对照组护士往返护士站176次;物联网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16次;对照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58次。物联网组护士值班平均日行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护士(P〈0.01);物联网组患者液体配置后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物联网组患者对输液过程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物联网技术监控静脉输液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输液安全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类型、有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防止误诊。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其他脑部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后,每例均经头部CT、MRI或DSA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观察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54例,首发癫痫表现的发生率为3.04%(321054),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06%(562),脑出血2.46%(11445),脑梗塞2.43%(16547)(其中脑栓塞1.05%,脑血栓形成1.38%,)。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为全身性发作,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塞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死亡率可能较高。结论:首发癫痫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3.04%,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和病变大小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为多。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产生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32例急诊住院的PTE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和预后,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呼吸困难(97%),胸痛(47%),咯血(25%)。辅助检查情况:D-二聚体阳性(100%),PaO2下降(69%),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16%);彩超:右室扩大(4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1%);螺旋CT:肺栓塞征象(88%);近期内有手术史者(71%)。首诊误诊(47%)。行溶栓+抗凝治疗(38%),抗凝治疗(62%)。死亡(16%)。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必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减少死亡率。无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是重要参考依据,螺旋CT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4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32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薏苡仁汤加减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用药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及血沉(ESP)、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ESP、RF外其他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硝普钠及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ACEI制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制剂,多巴胺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3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10-15滴/min,1次/d;多巴酚丁胺剂量为4-6μg/kg-·min^-1,加入0.9%氯化钠50mL,4-6mL/h泵入,1杉d;硝普钠50mg加入0.9%氯化钠50mL,3-6mL/h泵入,1次/d。两组疗程均为10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EDD)。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R、BP、LVEF、LVEDD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左卡尼汀、硝普钠及多巴酚丁胺能够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人类自1922年由班亭等成功从狗胰腺中提取出动物胰岛素以来,10余年来发展至用基因工程合成的与人体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的高纯度人胰岛素,使糖尿病治疗取得极大进步。但目前常用胰岛素制剂存在很大不足,动物胰岛素因其纯度不足,有抗原性,并为酸性,临床已较少应用。人胰岛素制剂目前有餐前应用的短效胰岛素,补充基础分泌的中效胰岛素,及将两者预混的胰岛素(30R、50R)。短效胰岛素与生理性胰岛素相比,因其吸收缓慢,须注射后15~30min进食,造成患者注射的依从性差,对餐后血糖控制不佳,且有较长的作用时间,而增加低血糖的危险。中效胰岛素为结晶体,注射前需要重悬,吸收不稳定,有峰值,易发生低血糖。预混的胰岛素因其同时提供餐时及基础胰岛素,减少每天注射次数,对有一定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方便的注射途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但也具备两者的缺点,作用时间与进餐的配合有差距,易发生低血糖。故临床需要快速达峰,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及长时间起效,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或双相胰岛素同时模拟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简介: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2例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应用Cox相关模型对可能影响生存的14项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危(4~5分)有7例(22%)。淋巴瘤病理分型以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型为主。32例患者中,有23例接受了含有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其中完全缓解(CR)8例(35%),部分缓解(PR)6例(26%),总有效率(ORR)达61%。有9例患者未接受联合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CR仅1例(11%),无患者达PR,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差异(χ2=4.874,P=0.036)。本研究中,32例非霍奇金LAHS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2d(95%CI:79.0~16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达CR(P=0.001)和纤维蛋白原(Fg)低于正常(<1.5g/L,P=0.031)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预后因素。结论LAHS常伴有多个脏器受损的表现,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含有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是目前公认的睡眠呼吸紊乱的“金治疗”方法,如果压力滴定正确.nCPAP的治疗效果可以接近100%。但仍存在面罩问题、气流刺激以及鼻部干燥或充血等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使用不方便,费用较高,患者的耐受性和顺应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