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前瞻性观察经皮冷消融治疗的不良反应、肿瘤变化及近期疗效,探讨该技术治疗局部进展性胰腺癌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共59例局部进展性胰腺癌患者采用氩/氦为基础的冷冻系统,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冷消融治疗。将冷冻探针插入胰腺肿块的中心,做2次循环冷冻,每次冷冻5min,温度为-160℃,然后复温,持续10min。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7d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冷消融后每4—6周行CT扫描评价肿瘤变化;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59例患者共有76个活检证实的肿瘤,位于胰头部56个、胰体部7个、胰尾部13个。肿瘤中位大小4.5cm,19例伴肝转移。术后发生腹痛45例(76.3%),发热29例(49.2%),血淀粉酶升高34例(57.6%),严重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胰漏、肠梗阻和冷冻探针针道转移)5例(8.5%),无冷消融相关性死亡。中位住院时间21d。2例(3.4%)获得完全缓解,23例(39.0%)获得部分缓解,30例(50.8%)疾病稳定,4例(6.8%)疾病进展。中位存活期8.4个月;3、6、12个月存活率分别为89.7%、61.1%和34.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冷消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局部进展性胰腺癌微创治疗技术。
简介: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磷脂酶A2诱导的胰性脑病(PE)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AQP4与胰性脑病的关系。方法25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0只)和PE组(10只),应用磷脂酶A2颈内动脉注射(0.1ml/100g体重)方法建立大鼠PE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空白组无任何处理。注射后1d处死大鼠,测脑湿/干重比值,常规行脑组织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PE组大鼠脑组织内神经元明显水肿,呈气球样变,炎细胞浸润、聚集,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空白组、对照组、PE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61.44±0.36)%、(63.20±0.32)%和(78.33±0.24)%,PE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脑组织AQP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0.27、0.49±0.13、0.98±0.21,PE组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AQP4可能参与胰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简介:正确检测血管外肺水(EVLW)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单一经肺热指示剂技术(PiCCO)是目前临床诊断EVLW的金标准,能够客观、准确反映早期肺水肿的情况,提供其他检查无法提供的临床信息。本文就EVLW的概念、监测原理、检测方法及其在重症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中对淋巴结的清扫及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初治的,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00例T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右侧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病理检获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钙水平。结果纳米碳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为(10.96±5.43)枚,高于对照组(8.22±4.40)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其中纳米碳组平均每例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为(1.62±1.95)枚,高于对照组(0.76±1.21)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纳米碳组转移淋巴结数为(2.02±2.40)枚,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为(1.84±2.61)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纳米碳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测量值及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t=1.04,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纳米碳组为2%(1/50),对照组为6%(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活性纳米碳在TC手术中有利于中央区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但对术中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可能更加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及血供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