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从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构建一种导向溶栓抗体。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血栓病人的抗体库,从中淘选出能与血栓主要成份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有特异结合作用的抗体。将抗体在XL1-B1u中可溶性表达。再利用抗D-二聚体鼠源抗体进行竞争ELISA检验。证实抗体与D-二聚体结合的活性。结果:获得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D13株。并成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ELISA检测中显示与D-二聚体结合的优势。结论:该抗体株D13可供进一步开展导向溶栓剂的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种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方法: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确定其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①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共获菌株10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5株(77.89%);革兰氏阳性菌7株(7.14%);真菌17株(15.60%).②检出的病原菌除真菌外全部进行药敏试验.青霉素的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88.4%,其次分别为红霉素(85.87%)、氨苄青霉素(73.91%)、头孢拉定(72.83%)、氟哌酸(67.39%)、丁胺卡拉(63.04%)、头孢唑啉(31.52%)、庆大霉素(31.52%),复方新诺明(29.34%)、头孢噻肟(26.09%).结论:重视基础病,及时作出明确的细菌学检测,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是提高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原因,并观察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再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针对其复发主要原因进行再手术治疗,其中6例患者进行单纯的病灶清除手术,7例患者进行病灶清除及窦道切除术,10例接受I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4例进行单纯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另有3例接受I期经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在手术术后对患者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的血沉、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结果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术前术后未进行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及时发现、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差等,再手术后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的情况,术后8~12月患者植骨融合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术后应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并保证手术过程的准确无误,若术后复发,应根据复发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避免再复发的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心肌酶在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息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参考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肺炎支原体息儿血清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对其中心肌酶异常的19例息儿在恢复期进行复查。并与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清心肌酶明显下降,CPK-MB,LDH仍高于对照组(分别是P〈0.0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PK-MB作为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结核,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血沉、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患者的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败率及术前-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矫正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分别明显改善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明显减少内固定失败率,提高后凸畸形矫正率,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10月至2009年1月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的6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全身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子支气管镜下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下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其治疗1年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31例(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例(73.7%),P<0.05.结论:在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电子支气管镜下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下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疗效较单纯全身抗痨治疗好.
简介:目的:评价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与良性肺部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经病理确诊的56例肺癌、41例良性肺部疾病和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的含量.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测定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NSE、CYFRA21-1对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1.79%、44.64%、55.36%,特异性分别为92.96%、90.14%、88.73%;CEA、NSE、CYFRA21-1三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86%和94.37%.结论:CEA、NSE、CYFRA21-1三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有助于肺癌的预测和鉴别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与血清前白蛋白(SPAB)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入急诊ICU的48例危重症患者24h内采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SPA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血脂,进行APACHEⅡ评分。≥20分的21例为Ⅰ.组;≥10分但<20分的27例为Ⅱ组;追踪二周,死亡的15例为死亡组,存活的33例为生存组。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APACHEⅡ评分、SPAB、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有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生存组高(P<0.05),而SPAB和HDL-C则较生存组低(P<0.05)。PAB、TC和HDL-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入院后24h内SPAB和血脂可作为判断危重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敏感性指标。APACHEⅡ评分和SPAB及血脂水平之间有相关性。更多还原
简介: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LT)测定对其病因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比分析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A组,n=120)和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组(B组,n=329)静脉血清CHE水平和PLT计数。结果:A组血清CHE水平均低于正常,B组仅8%低于正常,分别为2762.9±849.5u/L和9762.4±562.4u/L,差异明显(P〈0.001)。A组PLT计数(52.5±21.7)×10^9/L明显低于B组(213.2±40.9)×10^9/L,差异显著(P〈0.001)。结论:血清CHE水平和PLT计数的测定可作为鉴别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简单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浆中促红素(EPO)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应用EPO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EP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经EPO治疗后的心力衰竭患者,在NYHA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肌重量指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应用促红素治疗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高危孕妇血清P、E2、β-HCG指导预防性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来我院就诊的早期高危孕妇400例随机各分200例,动态监测血清中孕酮、雌二醇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观察组有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行保胎治动态监测疗,对照组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保胎治疗。结果观察组高危早期妊娠孕妇血清P、E2、β-HC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先于先兆流产症状之前,且早期治疗活胎继续妊娠例数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根据所测的孕妇血清P、E2和β-HCG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先兆流产,既可减少盲目用药保胎所致的副作用的发生,又可提高继续妊娠率、降低流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糖类抗原125)、CEA(癌胚抗原)、SCC(鳞状细胞癌抗原)等进行联合检测,观察不同肿瘤物对检测与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调研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诊的120例宫颈癌患者(A组),并抽调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健康人群(B组),采用美国雅培贸易公司生产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进行各指标浓度水平测定。比较两组调研人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观察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确诊癌症间的临床意义。结果:A组的CA125、SCC、CEA指标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Ⅲ~Ⅳ期宫颈癌患者的血清的SCC、CEA、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期、Ⅱ期,而Ⅱ期宫颈癌患者的血清的SCC、CEA、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期;血清的SCC、CEA、CA125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性显著高于各指标的单独检测标准,P<0.05。结论:血清的SCC、CEA、CA125的指标检查有利于早期宫颈癌的筛查,且各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补肾安胎饮联合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临床疗效及对孕妇血清NO、IL-6水平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7月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先兆早产产妇进行研究,共计80例,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前者给予硫酸镁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补肾安胎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和孕妇血清NO、IL-6水平。结果:观察组宫缩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延长妊娠时间长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O、IL-6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先兆早产情况,补肾安胎饮联合硫酸镁治疗能够提高保胎成功率,延长妊娠时间,并促进孕妇血清NO、IL-6水平改善,且安全性理想,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细胞外基质降解的抑制、减少炎症、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MMP9,TIMPI,MMP-9/TIMP1,hs-CR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血浆MMP-9与MMP-9/TIMP-1、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TC呈正相关(P〈0.05),TIMP-1与MMP-9/TIMP-1呈负相关(P〈0.05),MMP-9/TIMP-1、TIMP-1、hs-CRP与TG、TC、LDL-C、HDL-C无相关。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可以减少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性反应,降低血脂,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尿白三烯E4(LTE4)的水平变化.探讨IL-5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住院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为MP感染组(29例),同期在门诊作正常健康体检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IL-5和尿LTEA的浓度。结果:IP感染组尿LTEA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感染组血清IL-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患儿血清IL-5的水平和尿LTFA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cysLTs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5可能不是MP感染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