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中医护理联合认知疗法对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影响意义。方法:研究以对照形式展开,以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为限,以46例符合标准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先后做小组安排,甲组(予以认知疗法,划入人数23例);乙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策略),而后实施比对。比对数据涵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统计学评估后可知,相比单一认知疗法,乙组方案策略更具可实施性,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甲组(P值<0.05)。结论:中医护理的融入与采纳,对改善气虚血瘀型PSCI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值得肯定与推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熏洗在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疼痛麻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病科2023年1月一2023年8月收治的78例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疼痛麻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采用改良巴氏Barthel(BI)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改变、BI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从数据可见,实验组患者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熏洗法,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疼痛麻木患者,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指的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带下证湿热瘀结型患者腹痛治疗中采取穴位埋针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带下证(湿热瘀结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穴位埋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带下证湿热瘀结型患者腹痛治疗中采取穴位埋针的效果较为凸显,可提升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穴位埋针中医适宜技术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火龙罐在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康复医院 2023年4月—2024 年4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项痹病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火龙罐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 20 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 评分,干预后观察组分数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火龙罐的应用可减轻气滞血瘀型项痹病的临床疼痛,缓解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刮痧联合中药蜡疗在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2.5-2023.5的6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刮痧联合中药蜡疗。比较两组疼痛、颈椎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后、疗程结束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疗程结束后NDI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疼痛患者给予刮痧联合中药蜡泥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医护理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某医院收治的8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中药湿热敷与穴位艾灸等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盆腔积液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