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作者: 赵晓琴樊霞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减少暴力伤护事件,提高护士职业安全感。方法针对暴力伤护事件的现状,多个角度分析原因,通过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改善护士沟通能力、强化护士安全意识,逐步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暴力伤护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关系改善。结论加强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安全意识能有效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
  • 简介:精神病人是一特殊的群体,在失去正常思维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有较大的盲动性和不可预料性,常对他人和自己造成危害。少数精神病病人有肇事肇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据统计。约有10%的精神病人会违反法律。防范精神病病人的攻击性暴力,不但是为了保护善良无辜的人们,同时也能保护病人本身。

  • 标签: 暴力行为 精神病人 精神病病人 护理 肇事肇祸 社会治安
  • 简介:[摘要 ]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 对工作中横向暴力的认知及应对状况。 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横向暴力调查表,对崇左市8所医院 20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横向暴力发生率为 78.5%, 84.0% 的护士以前没有听说过“横向暴力”;面对横向暴事件, 28.5%的护士选择 寻求帮助、18.0%选择上报;而 66.5%的护士 选择默默忍受。结论 儿科护士对横向暴力的认知和应对不足,需要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护士进行横向暴力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对横向暴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 标签: 儿科护士 横向暴力 认知 应对
  • 简介:通过回顾、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来源、主要原因、国内外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防范的途径与措施,旨在为避免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稳定护理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工作场所暴力 护士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暴力沟通在肿瘤患者夫妻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到12月入院自诉夫妻关系紧张的98例肿瘤患者夫妻作为研究对象,在护士的干预下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交流,在使用非暴力沟通前后分别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10项夫妻关系量表(CRS)评分。结果:肿瘤患者夫妻在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交流后,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家庭紧张关系有所改善,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结论:肿瘤患者夫妻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交流,能够明显缓解双方焦虑情绪,夫妻紧张关系有所改善,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 标签: 非暴力沟通 肿瘤患者夫妻 焦虑情绪 生活幸福指数
  • 简介:目的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创伤后成长的现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2017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45±16.83)分;外向型人格特征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精神质、神经质人格特征均与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人格特质、性别、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场所暴力类型是遭受工作场所护士暴力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人格特质、性别、职称、婚姻状况、暴力类型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结合人格特质等特点采取管理策略促进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

  • 标签: 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创伤后成长 人格特质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异常病人暴力伤害护士的原因,以便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2名护士受精神异常病人暴力伤害原因。结果护士受暴力伤害主要原因有:病人受病态支配占42.9%、保护约束占33.3%、环境因素占16.7%。伤害的主要方式有:持物击打头部占40.5%、拳打脚踢占26.2%、咬人占16.7%、卡勒颈部占11.9%。受伤害护士工作年限:〈5年占45.2%、5—10年占26.2%、11—15年占16.7%。伤害护士的住院时间:〈1周占64.3%、1-2周23.8%。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精神异常病人症状护理;加强护士精神病专科知识培训;改善病房环境;健全管理制度可减少精神科护士受暴力伤害的发生率。

  • 标签: 精神科 暴力伤害 护士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预防及干预护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方法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88位患者,收治时间范围在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一年时间内,将所抽取的 88位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为实验组,而另一组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暴力行为预防和干预,而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并需要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几率,并采用统计选择方法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几率比对照组低,依据统计学得出的数据为 (P<0.05) 。通常导致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有暴力倾向、重大事件的打击、压力、无工作、无爱好等。此次两组患者发生暴力的原因主要有无业、既往暴力倾向及重大生活事件等。结论 :导致精神科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与患者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压力等有关,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暴力行为预防护理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几率,同时也能够维护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暴力行为 预防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预防措施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方案治疗和护理,以及实验组(50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暴力风险评估表实施指导性干预,比较其效果。结果:实验组应用指导性干预后,出现各种暴力事件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使用约束情况及约束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通过应用暴力风险评估,联合指导性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缩短约束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该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暴力行为 预防措施 临床护理
  • 简介:检索国内外有关医院暴力风险因素与评估工具的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医院暴力风险因素与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希望进一步为国内研究医院暴力风险因素与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 标签: 工作场所暴力 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工具
  • 简介:横向暴力是指在同一群体中的敌对行为。国内的研究很少涉及,但从国外文献来看,横向暴力和欺凌现象在护理专业中存在较为普遍,特别是在临床实习护生和低年资护士群体中心。因此,关注低年资护士群体经历横向暴力的情况并积极寻找一套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对稳定护士队伍、促进护理团队建设极其重要。笔者现将低年资护士经历横向暴力行为的原因及对策报道如下。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暴力行为 原因分 护士群体 临床实习护生 护理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科护患交流,应用非暴力沟通干预,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5月-2021年11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精神科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非暴力沟通针对性护理(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对照组,n=40),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生活质量指标,各维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期间,患者意外事件(患者冲动自弃)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5.00%(2/40)低于对照组患者17.50%(7/40),(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护患交流,应用非暴力沟通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非暴力沟通 精神科 护患交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科护患交流,应用非暴力沟通干预,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5月-2021年11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精神科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非暴力沟通针对性护理(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对照组,n=40),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生活质量指标,各维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期间,患者意外事件(患者冲动自弃)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5.00%(2/40)低于对照组患者17.50%(7/40),(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护患交流,应用非暴力沟通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非暴力沟通 精神科 护患交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暴力伤害后的内心体验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20年2月遭受患者暴力伤害的60例护士,对上述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士内心体验的转变,并对比护理前后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水平、对比护士护理前后内心体验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为期3个月的心理护理干预,受暴力伤害护士的内心体验得到了有效改善,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护士SCL-90得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后,通过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转变护士内心体验,并帮助其改善不良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暴力伤害 内心体验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诊治的暴力行为精神病80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生活状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病情状况等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女性患者的暴力行为。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暴力行为精神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暴力风险评估的成效。方法:研究共纳入观察对象60例,均为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精神分裂症患,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一组观察组应用暴力风险评估安全护理,一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暴力危险行为、自杀自伤危险行为、外走危险行为项目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暴力风险评估的成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暴力危险行为,提升患者的医护安全性,可参考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安全护理 暴力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因素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53例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分析导致其暴力攻击行为出现的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本组研究病例中,39例年龄在46岁以下,占比高达73.58%。其中初、高中学历患者最多,共计34例,占比64.15%。患者均存在妄想、幻视及幻听等情况。 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稳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疾病 暴力攻击行为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收住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功能各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暴力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家人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的因素和护理效果。方法  双盲法随机抽取并均分38例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21年3月-2022年3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且分析诱发患者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性别、婚否对发作暴力攻击行为没有太大的影响,而职业、性格、易激惹、是否主动入院、治疗前患者家庭或个人是否出现重大事件、有攻击行为史等因素是危险因素。结论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的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能显著预防暴力攻击行为的出现,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相关因素 优质护理 BPR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