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以跨理论模型为框架的互联网护理实施在胆结石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0例,将所有胆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电脑抽号法,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框架的互联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接受不同护理后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框架的互联网护理对于胆结石患者而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护理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患者发生感染,28例未感染,就22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受到年龄、呼吸机使用时间、吸入性肺炎、脑出血量以及格拉斯哥评分有关;护理后感染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ADL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将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用于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自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通气指标的改善探讨。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2年02月,止于2024年7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老年慢阻肺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老年慢阻肺患者病例数为76,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8;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基于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肺通气指标分析,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基于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肺通气指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将理论域框架(Theoretical Domains Framework, TDF)和行为改变轮(Behaviour Change Wheel, BCW)用于构建标准化医用弹力袜护理实践方案的影响。方法: 研究从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包括18至75岁的有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基于TDF的14个理论域进行访谈,收集影响循证护理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然后基于BCW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关注指标包括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护理人员的知识理解水平从基线的6.45 ± 1.75提升至8.92 ± 1.54 (p = 0.001),操作技能水平从5.80 ± 1.81提升至8.37 ± 1.49 (p = 0.002)。护理工作的一致性和精准性亦有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分别从基线提升至8.55 ± 1.35 (p = 0.003)和8.75 ± 1.40 (p = 0.002)。多元回归分析揭示护理人员教育水平、实施一致性、患者健康素养和治疗信任度等因素对护理效果有显著影响。结论: 理论域框架和行为改变轮的应用在标准化医用弹力袜护理实践方案中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一致性和精准性,同时提升了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本县域内医共体建设中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社会化服务工作运行模式进行探讨,对工作流程与方法进行分析说明。经过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服务县域内两家大型公立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实际运行一年多来,统一、规范消毒灭菌物品,降低院感发生率,区域内资源共享,降低县财政医疗支出,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给医共体建设中基层消毒供应中心的运行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循证护理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其含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完整的护理方案[1]。这一理念已经逐步被临床护理人员所认可和接受,并开始尝试循证实践活动,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护理问题。国外对循证实践模式已进行了较多探索性和发展性的研究,如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证据的临床应用模式”、Lowa的循证实践模式、Ottawa的证据转化模式(KT模式)等,为循证护理实践提供了框架性的科学方法[1-3]。本文将对Kitson[4]发展的“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promotingactiononresearchimplementa-tioninhealthservice,PARIHS)概念框架进行综合描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的循证实践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简介:扎根理论是对系统搜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归纳、浓缩提炼,进而形成暂时验证过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今日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走在质性研究革命的最前沿”[1]。扎根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社会学家BARNEYGLASER和ANSELMSTRAUST于1967年提出[2],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护理学家将扎根理论引入护理专业,因其特殊的方法论、研究程序和技术,能满足不同的研究目的,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护理研究形式中。在国外,它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精神科护理、护理管理、急诊科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护理教育等[3-6]。而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应用实例相对较少。本文从扎根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涉及的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提高扎根理论的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