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据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显示,通过对40多种蔬菜抗癌成分的分析和实验性抑癌的实验结果,科学家列出20种对癌有显著抑制效应的蔬菜,从高到低掉列,其顺序是:熟甘薯

  • 标签: 抗癌成分 蔬菜 排行榜 抑制效应 科学家 实验性
  • 简介:随着癌症患病率的升高及抗癌药物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抗癌药物应用于临床,职业接触抗癌药物的医护人员大量增加。不少研究报道,职业接触抗癌药物可能引起护士乳腺癌和各种白血病。彭金莲等研究发现,职业接触抗癌药物后护士可出现头晕、乏力、脱发、月经异常、皮疹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为进一步探讨抗癌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2004年3月-2005年3月,本研究对30例在肿瘤科工作连续5a以上,每天从事抗癌药物操作的护士外周血粒、单核细胞的凋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肿瘤科护士 外周血粒细胞 抗癌药物 细胞凋亡 单核细胞 特异性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评价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效果。方法依据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原则制订护理计划单,包括病情观察、气道护理、用药护理、氧气吸入护理、发热护理、引流护理、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动静脉管护理、健康教育和专科护理11个模块的电子护理计划单,比较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前后病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资料。结果护理计划单涵盖了患者住院期间关键环节的主要护理内容,实施后护理质量控制的11项内容除“氧气吸入护理”改善不明显外,其他10项护理指标均明显改善(P〈0.0l或P〈0.05)。结论电子护理计划单能够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并且有利于临床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护理计划单 电子护理文书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护理应用在女性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44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予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计划生育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已婚女性,在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过程中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护理可有效提升女性对计划生育的配合度,改善不良心理情绪。

  • 标签:         计划生育 宣传教育 护理效果 配合度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肿瘤晚期患者群体日益增多,为了保证患者治疗自主权,减少医疗浪费,缓解家庭压力及医患矛盾,预立医疗照顾计划(ACP)被提出。国内ACP发展尚属于初级阶段,现对ACP概念,ACP在肿瘤晚期患者群体中实施的重要性,国内外发展进行综述,拟对今后我国在肿瘤晚期患者中更好的实施ACP提供参考。

  • 标签: 预立医疗照顾计划 生前预嘱
  • 简介:为了更好发挥期刊的学科引领作用,及时传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成果,推进我国护理教育发展,《中华护理教育》计划在2019年进行以下专题报道。此外,还计划开设国家教育政策解读、教育学方法讲座、国外教育标准的介绍与解读等专栏。欢迎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关注,踊跃投稿!投稿要求详见《中华护理教育》稿约。

  • 标签: 护理教育 专题 投稿要求 护理工作者 教育发展 教育政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科护理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照料、病情观察、医嘱执行以及治疗计划的落实等多个方面。在内科护理实践中,如何准确、高效地执行医嘱和治疗计划,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本文将从内科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执行医嘱和治疗计划,以期为内科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内科护理 医嘱 治疗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和分析基于社区医院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探讨的实操效果。方法 以88例参与接种的个体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接种管理方式。结果 根据表1的结果,观察组的疫苗接种合格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社区医院的计划免疫接种管理方式,能显著提高疫苗接种的合格率,降低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出现概率,符合当前公共卫生的需求,值得在更多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医院 计划免疫接种管理 疫苗接种效果
  • 简介:摘要:介绍了出院计划的相关概念,在国内、国外的现状,在国外已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部分疾病中逐渐开展,因无相应的标准化流程,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出院计划;概念;现状;应用 “出院计划”这一词最初由美国提出,19世纪美国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将其定义为: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顺利转接到另一个环境中的过程[1]。美国医院协会指出:出院计划是一种集中性、协调性、整合性的过程,通过专业的医疗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合作,保证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获得相应的照顾[2]。20世纪国内开始引入出院计划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促进患者从一个环境顺利转到另一个环境的护理过程,从患者入院当天开始直到患者出院及出院后连续的护理过程[3]。 1 出院计划相关概念 1.1 出院计划目的 出院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在出院后能够继续得到优质的治疗和护理,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医院床位的周转率,保障其他有需要的患者能够使用[4]。 1.2 出院计划步骤 出院计划基本上可分为 4 个步骤。 ①评估:病人及家属各种问题及需求;②计划:制定个体化的出院计划内容 ;③实施: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包括指导病人、家属及长期照顾者相关的护理的知识及技能;④评价反馈[5]。 1.3 出院计划内容 美国医院协会在已经出版的指南中出院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患者出院后的照顾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行出院后的健康评估、健康宣教和健康咨询, 制订出院计划, 和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协调,实施相应的计划并进行出院后的随访。 其核心是评估和明确患者的健康需求, 联合相关机构实施出院计划并进行跟踪随随访[6] 。 2 出院计划在国外现状 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出院计划的重要性,实施了相关的措施。在美国医疗服务中,出院计划已成为必须要执行的重要环节;加拿大出台《出院计划标准与指南》;英国出台了《社区管理(延迟出院)法案》,强调出院后开展持续医疗服务的重要性;爱尔兰出台了出院计划指南标准,明确出院计划流程的具体细节;出院计划已成为巴西医疗政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澳大利亚颁布出院计划相关政策,强调各卫生相关部门应协调合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出院计划服务;日本医疗工作者已认识到出院计划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院计划尚未纳入日本医疗体制。[7] 3 出院计划在国内现状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学者提出出院计划的概念,认为出院计划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比例增加、医疗费用增长、家庭照料能力欠佳及护理技术发展有关。但是并未立即引起我国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直到21世纪初,出院计划开始受到关注。2014年1月16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召开的 “康复出院计划研究” 启动会议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康复出院计划制订及实施的探索之路。[8] 4 出院计划在国内的应用 4.1 出院计划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癌症病程长、死亡率高,需要患者反复住院治疗、复查,出院后还可能伴随有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有调查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出院后需求最多的护理服务是康复指导、康复锻炼、肿瘤复发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9]。黄雪芳、闫文霞[10,11]等开设PICC专科门诊、制定PICC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利用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治疗间歇期PICC导管进行维护和指导。汤维娟等[12]在上海市提出了肿瘤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对肿瘤患者的出院计划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可供参考, 研究也仅限于科研层面,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肿瘤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13]。有调查研究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以多样化的形式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潜在的医疗费用。但目前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 没有统一的流程及评价标准,仍需借鉴国外的经验。[14] 4.2 出院计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在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便评估患者需求,教会家属照顾患者和协助锻炼的技巧,正确的照顾知识,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知和自我照顾能力; 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完成出院计划单上的内容进行监测,指导患者完成呼吸功能锻炼。研究结果显示对COPD患者实施出院计划服务,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15,16] 4.3 出院计划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应用 结合CKD的疾病特点, 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需求为目标, 制定出CKD的个体化出院计划, 通过出院计划护理团队、患者及家属的协调合作, 可以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 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延缓患者肾功能损伤的进展。[17] 4.4 出院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实施出院计划, 可以使患者享受连续、规范的医疗护理服务。患者可以在自己家里接受专业的护理,还能够在家属的陪同下独立的生活,有利于疏解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8,19] 4.5 出院计划在糖尿病患者应用 糖尿病管理新模式使糖尿病教育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可以使患者得到持续性的照顾,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但对于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就目前的医疗资源还不能实现。研究中饮食、运动、监测依从性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的照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建议联合社区医院使更多的社区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参与进来, 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20] 4.6 出院计划在脑出血患者应用 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为患者制定出院计划对提高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出院指导仅限于对刚出院的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及护理,而对于出院后时间较长的患者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护理,仍需要加大对脑出血患者院外随访及个体化指导,以提高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21] 5 小结 出院计划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对出院计划具体实施还在探索和完善之中,没有标准化的指南可供参考。 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包括住院期间对家属进行评估,指导他们学会相关的照顾常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照顾能力。培养更多的高级临床实践护士, 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健康评估并实施。另外还应加强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重视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沟通,从本质上改善患者的服务质量。 可以借鉴、参考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模式和经验, 结合内地医院工作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出院计划服务系统。[22,23,2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计划免疫用于儿童预防保健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接诊预防保健儿童(n=60)。试验组采取社区计划免疫法,对照组采取自行免疫法。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关于患病率:试验组数据低至0.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3.33%,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患病率更低(P<0.05)。免疫接种知识认知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9.72±4.65)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69.32±5.18)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认知度更高(P<0.05)。家属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3.33%,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儿童预防保健用社区计划免疫法,儿童的。

  • 标签: 社区计划免疫 作用 预防保健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医疗保健的进步和发展,社区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利用护理程序来为广大居民提供社区服务,符合“人的基本需要论”、“解决问题论”以及“系统论”,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从各个角度为居民服好务。和传统护理相比,社区护理是积极、乐观的,反映了护理操作的科学化、服务的自主性,标志着护理学科的持续进步。

  • 标签: 社区护理程序 护理计划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在常规护理以及肿瘤护理计划两种不同方法在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实际价值。方法:将2022年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筛选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租的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以及实验组(25例,肿瘤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靶向治疗的患者来说,应用常规护理的效果远不如肿瘤护理计划,采用肿瘤护理计划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够保证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因此,该方法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

  • 标签: 肿瘤护理计划 癌症 靶向治疗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逐渐增强,对病历的书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有许多的护理文件需要护士来书写。在目前医疗纠纷较多的环境下,护理文件是重要的原始资料、主要的的证据来源,具有法律效用。护理记录是护士对护理工作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它不仅能衡量护理质量,提供诊疗依据,同时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定的法律依据口。

  • 标签: 护理记录 护理计划执行单 表格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肿瘤护理计划应用到癌症患者的靶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研究,其均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接收的肿瘤患者,共选取100例,患者均接受靶向治疗,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命名与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为主,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有12人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中有30人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大,P

  • 标签: 癌症患者 靶向治疗 肿瘤护理计划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儿童计划免疫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计划免疫儿童的家长38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源自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卫生院接诊,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92例,对照组未开展健康教育,研究组结合健康教育,就两组家长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及接种及时率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家长疫苗接种知识知晓率、接种及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计划免疫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一定程度上提升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掌握程度,保障儿童免疫计划有序开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 相关知识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方法:现将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将未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观察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因素包括意识情况、合作程度、使用镇静剂、基础疾病、导管数目以及Ramsay镇静评分相关,且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包括患者模糊意识状态、较差的合作度、未使用镇静剂、患有基础疾病、较多的导管数量和较低的Ramsay镇静评分,临床护理时,要关注患者以上状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避免患者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

  • 标签: 鼻胃肠管 非计划拔管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