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丰富,人均寿命也逐渐上升,许多曾经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急诊(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 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如果发病后治理(疗)不及时,对患者的脑部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甚至引发生命危险。围溶栓期护理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极为关键,该阶段患者处于应急状态之中。本文对本院神经内科近年来收治的 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围溶栓期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经过研究分析比对,证明通过及时的科学合理的护理介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上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溶栓微信群在卒中溶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未使用微信平台的溶栓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使用微信平台的卒中溶栓病人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静脉溶栓例数,比较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门-针时间(DNT)、溶栓前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差值。比较两组病人DNT时间、溶栓前与出院时NIHSS评分、ADL评分的差值。[结果]对照组溶栓病人15例,观察组56例;两组病人DNT时间及溶栓前与出院时NIHSS、ADL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微信群在优化卒中流程和卒中溶栓病人安全管理中具有优势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科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分组研究,以电脑随机抽签法为分组方式,组别设置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纳入42例。对照组直接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从护理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两个方面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并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低,而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经t验证,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改善其神经功能,对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溶栓期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照。6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行静脉溶栓(rt-PA)治疗,但是在护理方式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溶栓期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围溶栓期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实施围溶栓期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研讨其围溶栓期护理措施。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4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分组,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各 32 例,两组 围溶栓期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系统化护理措施 ,将两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 后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以及 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从对照组相比均具备显著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溶栓期及时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溶栓治疗,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
简介:目的比较地西泮和水合氯醛在烧伤小儿PICC置管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接受PICC置管术的烧伤小儿.分为地西泮组21例和水合氯醛组29例,观察2组药物的镇静起效时间、镇静一次成功率、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PICC置管总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镇静起效时间:地西泮组(9.50±2.62)min,水合氯醛组(20.05±4.80)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0,P〈0.01)。②镇静一次成功率:地西泮组95.2%,水合氯醛组6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7,P〈0.01)③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地西泮组95.2%,水合氯醛组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7,P〈0.05)。④PICC置管总时间:地西泮组(47.98±10.62)min,水合氯醛组(69.21±16.5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5,P〈0.01)⑤不良反应发生率:水合氯醛组排便反应发生率24.1%,地西泮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5)。结论地西泮镇静较水合氯醛起效时间快、有效性高,可提高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PICC置管总时间,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适宜不合作小儿的PICC置管镇静。
简介:【摘要】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重者不仅肢体瘫痪,甚至可以出现急性昏迷、死亡。临床上脑梗死的患者主要的治疗是时间窗内行静脉溶栓。阿替普酶目前是静脉溶栓药物中最常用、作用最快,效果最显著的一种,其是人工培养的一种纤维蛋白溶解药,它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它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能使梗死的血管再通。同时还能提高血管 A D P酶活性,抑制 A D 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是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首选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倾向。以注射或穿刺局部血肿最为常见。其次为组织内出血,多轻微, 如牙龈、皮下、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故采用阿替普酶冲击疗法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好,但疗效与风险共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急诊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时效性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促进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实施急诊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治疗的缺血性患者80例,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失效性分析护理,比较项目为。结果:在持续护理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肌力低于对照组,ADL、Fugl-Meyer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时效性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指标,提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