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备用状态移动式吸引器末端引流瓶吸引孔、吸引管细菌污染的情况,同时检测污染的细菌种类。方法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对全院各病区吸引器引流瓶吸引孔及吸引管采集样本作细菌学培养,并鉴定细菌类型。结果检测的48份标本中,细菌污染率60.4%,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吸引器引流瓶吸引孔、吸引管细菌污染可能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很有必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去除潜在污染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方法:本次纳入的分析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乳腺癌手术患者,共计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n=40)、研究组(专业护理模式,n=40)。不同方法护理后统计患者的引流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同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引流量低于参照组、引流时间短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5%(1/40)、15.0%(6/40)前者为研究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后者为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后者有明显的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专业性护理方案进行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效果,可在今后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无负压吸引对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及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抽签法将120例胃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持续性负压吸引,观察组术后应用无负压吸引,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胃液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胃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应用无负压吸引方式不仅能有效预防胃液倒流,而且能有效减少及预防持续负压吸引所致的并发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有利于病人尽早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把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我院ICU实施机械通气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间歇声门下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出现VAP患者是2例, VAP发生率是4.76‰,而观察组出现VAP患者是1例,VAP发生率是2.64‰;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下降,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将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下降,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也有所减少,除此之外,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缩短,节省住院费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简易自制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难愈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56例为观察组,运用简易自制的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创面。另选56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伤口清洗、消毒包扎、对敷料进行定期更换,并接受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的用时情况及伤口愈合比例。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伤口治愈比例以及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可调控式吸引方法在胆道镜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64例使用OLYMPUS胆道镜进行胆道结石取出手术的患者,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吸引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的可调控式吸引方法,记录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手术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及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可调控式吸引方法在胆道镜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操作方便,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震荡加酶清洗法对于提高管腔吸引器清洗合格率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使用过的同等污染程度的管腔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