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1994年开始,泰国-缅甸边境广泛应用青蒿素联合疗法治疗恶性疟,使得恶性疟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降低。近年青蒿素联合疗法的疗效有所下降,作者对疗效下降与恶性疟原虫中K13基因突变(对青蒿素耐药的基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恶性疟原虫 联合疗法 青蒿素 遗传变异 疗效 恶性疟疾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痛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联合运动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尿酸指标,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痛风;应用效果
  • 简介:布鲁菌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可以通过未灭菌的奶制品或肉制品感染人类。目前该病在南美洲、中东地区、地中海沿岸国家仍有流行。尽管目前治疗布鲁菌感染的药物有一定疗效,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更优的治疗方案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患者的布鲁菌DNA载量是目前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在希腊Thessaly地区,该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8-12例/10万人)。

  • 标签: DNA载量 布鲁菌病 布鲁菌感染 三联疗法 动物传染病 中东地区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感染的杀菌能力,寻求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方法收集20株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PDRPA,进行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MCBT),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PDRPA对多黏菌素β单药最敏感;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活性增强最显著(P〈0.05);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头孢他啶与氨曲南、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表现出对部分菌株抗菌活性增强。结论对PDRPA进行个体化的MCBT可能有助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PDRPA的选择。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或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中,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会增加肾毒性的风险。但比较接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万古霉素+头孢吡肟患者的急性肾损伤风险的研究仍缺乏。本文比较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克肟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万古霉素 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 头孢吡肟 风险比
  • 简介: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其他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联合应用时,在缩小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的作用。方法选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奈替米星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同时选择4种临床常用的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进行试验。应用E试验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和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MIC;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单药及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防耐药突变浓度,计算选择指数,根据联合前后选择指数的变化,观察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后对其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6、〉32、16、32;联合阿米卡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1、2、4、4;联合妥布霉素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2、8、8;联合奈替米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4、8、16。结论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在分别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明显缩小,可以有效减少耐药突变株产生,以联合阿米卡星后的作用最为明显。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突变选择窗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采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3CT-AZT)、依非韦仑(EFV)联合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5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如何在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研究现场以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共入选100例18岁以上、CD4+T淋巴细胞(CD4)〈350/μL、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慢性感染者,接受每日2次3CT—AZT和1次睡前服用EFV600mg持续52周的前瞻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分别于治疗1、2、3、4、8、12、24、36、48和52周末随访检查,详细记录病毒载量(VL)、T淋巴细胞亚群和耐药情况以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和分析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在中国贫困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治疗研究现场,并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报告、转诊和会诊网络。②治疗前CD4计数和VL分别为(204.0±101.0)个/μL和(4.47±0.87)log拷贝/mL。治疗结束时,CD4计数升至(313±137.2)个/μL,87例患者VL〈400拷贝/mL。③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者13例。④至2007年2月4日,72例到达研究终点,28例提前退出研究。结论①3CT-AZT与EFV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1复制,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多数不良事件轻微。②在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可采用地方CDC和医院共同参与的模式。

  • 标签: 中国综合性国际艾滋病研究项目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