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近20年来,高危血液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概率呈显著升高趋势,IFI是血液恶性疾病治疗后死亡的蕈要原因之一。由于IFI确诊困难,而延迟抗真菌治疗导致IFI相关病死率增高,因此时于IFI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真菌的临床研究能够降低IFI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的顶防药物包括口服氟康唑、伊曲康、伏立康和泊沙康等。泊沙康在体外有极好的抗真菌活性,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宿主细胞膜 抗真菌治疗 高危患者
  • 简介: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器官肿瘤患者、艾滋病患者、长程及大剂量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疗程较长者和接受侵袭性诊治的危重患者的大量增加,真菌感染特别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高危人群的生命安全。

  • 标签: C型凝集素 真菌感染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产伏立康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伏立康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mg/L、MIC90≤1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mg/L、MIC90≤2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mg/L和〉16mg/L。结论伏立康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 标签: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伏立康唑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病原真菌
  • 简介:利奈胺为全合成嚼烷酮类(oxazolidinones)抗菌,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文献报道该在人体非炎性房水中穿透性良好,但其对玻璃体穿透性的资料则甚少。本文作者研究了利奈胺全身给后在人体非炎性玻璃体中的穿透性。该研究在24例接受玻璃体摘除术患者中进行。

  • 标签: 利奈唑胺 全身给药 玻璃体 非炎性 药动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泊沙康是体内与体外均有抗真菌作用的广谱类药物。本品已用于治疗难治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并用于中性粒细胞减低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合并排斥反应患者中预防真菌感染。在美国本品已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曲霉和念珠菌感染。

  • 标签: 泊沙康唑 健康受试者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药动学 混悬剂 口服
  • 简介:目的了解血流感染常见病原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评估(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真菌感染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真菌血流感染的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同步分析G试验检测结果。结果3年共分离真菌114株,以念珠菌属为主(86.8%,99/114),其中以白念珠菌比例最高,占30.7%。真菌血流感染科室分布以胸外科、血液科、ICU多见,占41.2%,其中胸外科感染逐年减少(2013年5例10株,2014年2例5株,2015年3例4株),血液科和ICU在2014年最高,分别有11株和7株。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真菌对两性霉素B最为敏感,敏感率达到100%,对伊曲康敏感率最低,平均敏感率仅为83.5%。88例患者中54例进行了G试验检测,其中13例G试验先于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真菌血流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活性最强,血培养与血清学试验联合检测,可给临床提供较早且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血流感染 真菌 (1 3)-β-D-葡聚糖检测 药敏试验
  • 简介:10余年前在一项侵袭性曲霉病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已证实伏立康疗效优于两性霉素B,因此前者被公认为治疗曲霉病的首选抗真菌。此后相继研发了对曲霉及毛霉有效的新的类药物如泊沙康、艾沙康。Maertens和他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双盲非劣性试验,在527例侵袭性曲霉病(占75%)和其他丝状真菌感染患者中比较艾沙康和伏立康的疗效。

  • 标签: 伏立康唑 侵袭性曲霉病 随机临床试验 两性霉素B 三唑类药物 非劣性试验
  • 简介:近年来,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而且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如念珠菌菌血症已跃居医院致死性血流感染的第1位,侵袭性曲霉病已经成为白血病和骨髓移植受者等重症免疫受损(immunocompromise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此外,一些少见的病原真菌,如毛孢子菌、镰刀菌、赛多孢菌、接合菌等引起的感染也逐渐见诸报道.因此,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已经成为目前医学实践中十分重要的课题.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实验室诊断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真菌病住院患者54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肺曲霉病30例(55.6%),肺隐球菌病15例(27.8%),肺念珠菌病4例(7.4%),肺组织胞浆菌病3例(5.6%),肺孢子丝菌病1例(1.9%),放线菌肺炎1例(1.9%)。其中既往有基础疾患42例(77.8%);手术检出30例(55.6%)、纤维支气管镜下检出12例(22.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9例(16.7%)。主要症状有咳嗽41例(75.9%)、咳痰30例(55.6%)、咯血20例(37.0%)、发热16例(29.6%);无症状者6例(11.1%)。胸部影像学表现有肿块、结节病灶41例(75.9%),团片状渗出病灶8例(14.8%),弥漫粟粒型1例,12例(22.2%)患者有空洞形成;病变累及双肺7例(13.0%),右肺26例(48.1%),左肺21例(38.9%)。54例患者中,41例门诊误诊,误诊率高达75.9%。30例(55.6%)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1例患者术后复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其余患者无复发。20例(37.0%)经抗真菌药物治疗,16例痊愈或显效。结论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为多见,其次为肺隐球菌病。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诊断。肺真菌病因病原真菌不同,获取病理组织方式、影像学表现亦有所不同,外科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肺真菌病 影像学特点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无基础疾病的肺真菌病临床表现,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8月确诊为无基础疾病的肺真菌病1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16例确诊患者主要是肺曲霉病(9例)和肺念珠菌病(3例),分别占56.3%和18.7%,均无全身性疾病即原发病变的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影、结节影或弥漫病变,容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16例患者中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12例,手术切除标本确诊2例。结论无基础疾病患者肺真菌病以曲霉病和肺念珠菌病为主,临床表现和影像改变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需及时行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真菌病 免疫功能 病理检查
  • 简介:伏立康自2002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的首选药物,并常作为移植后高风险患者预防用药。伏立康是氟康唑的衍生物,具抗菌谱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伏立康主要在肝脏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因此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可能影响该的体内代谢。不同患者该动学特点可有很大差异,因而影响临床疗效或使毒性增加。

  • 标签: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伏立康唑 细胞色素P450酶系 口服生物利用度 侵袭性曲霉病 体内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确诊(proven)1例、拟诊(probable)8例、疑似(possible)3例,分别给予氟康唑、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121服胶囊或伏立康治疗,并同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高白细胞。治疗后确诊组1例死亡、拟诊组8例死亡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疑似组3例中死亡、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各1例,总病死率为41.7%。结论血液病合并IFD病死率高,在治疗IFD的同时,应用G-CSF对于血液病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者,及早配合抗真菌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治疗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种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术式,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经越来越普及。2006年美国髋膝置换总量约80万台,英国约13万台。但关节周围假体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条件的改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正在下降,现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感染发生率为1.7%,在初次膝关节置换中为2.5%,在初次肘关节置换中为9%,然而在置换术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关节置换术后周围感染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虽然关节周围假体真菌感染较少发生,仅占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比例不到1%。但是,一但真菌感染,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髋关节 膝关节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调查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3整合酶基因的检出情况,分析I整合子-基因盒结构特征。方法对临床收集的细菌采用PCR方法、T-A克隆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3整合酶基因以及I整合子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296株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菌中I整合酶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43.2%。其中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1.0%、14.3%、37.3%和20.0%,而Ⅱ、Ⅲ基因的检出率较低。对I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分析发现共检测到5种不同基因盒,分别为:dfrA17、aadA5、aadA1、aadA2、dhrfⅪ,有4种不同的基因盒排列方式。结论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的细菌I整合子-基因盒检出率较高。

  • 标签: 整合子 基因盒 革兰阴性菌
  • 简介:肠球菌系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中,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见于医院感染.由于细菌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双重特性,以及各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造成的高选择性压力,导致多重耐药(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肠球菌增多,甚至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VRE).2000年利奈胺上市,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MDR革兰阳性菌感染,尤其是治疗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利奈胺耐药肠球菌的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同时新耐药机制的发现也使此在临床上的使用遇到了挑战.

  • 标签: 肠球菌 利奈唑胺 耐药机制
  • 简介: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性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充足可靠的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的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性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两性霉素B 局部应用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ICU危重患者利奈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利奈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3.8%,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基线值(PLTbaseline)较未并发组低[(144.11±47.88)×10^9/L:(234.96±112.82)×10^9/L,P=0.021],APACHEII评分高[(24.67±5.15):(17.45±6.55),P=0.00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利奈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OR57.03,95%CI2.629~1237,P=0.010),用药时间(OR47.46,95%CI1.814~1241,P=0.020)和APACHEII评分(OR41.53,95%CI2.695~640.0,P=0.008)。结论危重患者在使用利奈胺过程中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尤其是血小板基线值≤200×10^9/L,APACHEⅡ评分≥20分和用药时间≥10d的患者。

  • 标签: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利奈胺对肠球菌耐药的体外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临床分离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4株屎肠球菌)以及质控菌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的MIC,PCR法扩增耐药菌23srRNA基因,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10株肠球菌均诱导出稳定的利奈胺耐药株,MIC值与原菌株比较增加了8~64倍,所有诱导耐药菌株的23srRNA基因中均出现点突变。测序结果与NCBIBlast中E-faeciumATCC27273比较,核苷酸序列第2576位发生G→U突变(G2576U)。结论利奈胺可诱导肠球菌产生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与肠球菌23SrRNA基因的点突变相关。

  • 标签: 利奈唑胺 肠球菌 体外诱导 耐药菌株 最低抑菌浓度 点突变
  • 简介:伏立康治疗药物监测与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密切相关。在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中临床上普遍接受的伏立康目标治疗浓度为谷浓度1~2mg/L,谷浓度≤5.5mg/L可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由于不同患者伏立康的生物利用度有较大差异,故目标血药浓度较难达到,尤其是谷浓度。Boyd等报道1例额叶曲霉病患者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使伏立康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 标签: 伏立康唑 血药浓度 谷浓度 治疗浓度 侵袭性曲霉病 治疗药物监测
  • 简介: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仅次于艾滋病)。WHO"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大约900万例,死亡150万例。我国是结核病高发的国家,结核病例数约占全球12%。由于临床上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合并艾滋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耐多结核(MDR-TB)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使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制订需要个体化。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动学 药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