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乳腺肿块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通过重复分析良恶性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图像的定量参数,研究取3次数据的中位数、最相近两次数据的平均值及3次数据的平均值这3种方法所得数据与病理结果间的差异。结果151个乳腺肿块中,3种数据处理方法显示良恶性肿块的峰值P值均为0.000,曲线下面积(AUC)的P值分别为0.002、0.004、0.004。选择评判标准时,中位数法以AUC<3.850时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80.7%、特异度为61.9%,三者均值法以峰值<25.000时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9.8%、特异度为71.4%,为最佳选择。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估乳腺肿块可行,重复分析,取中位数或平均值的方法均可减少数据偏差。
简介:目的通过对乳腺微小肿块(直径<1cm)超声不同定位方法的比较,寻求适合的术前超声定位方法。方法选择我院60例女性乳腺微小肿块患者,分成3组,分别经超声体表定位、超声引导下亚甲蓝(美蓝)注射定位及细针穿刺定位3种不同方法术前定位后,行乳腺肿块切除术,对术中找到肿块的时间(多个肿块为找到第1个肿块的时间)、出血量(多个肿块为平均出血量)及切除组织与肿块重量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单一良性肿块,细针穿刺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2.1±1.7)min,出血量为(10.2±3.8)mL;经皮肤体表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5.6±3.2)min,出血量为(18.1±4.8)mL;亚甲蓝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4.0±2.8)min,出血量为(14.0±4.6)mL。结论乳腺微小肿块术前行超声定位是简单准确的方法,能准确标明肿块的深度和位置,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其中细针穿刺定位最精准,术中寻找到肿块的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但价格昂贵;体表定位最简便,尤其适合多病灶定位,但当乳房过大或乳腺较松弛时易发生偏移而导致术中找到肿块的时间过长;亚甲蓝染色定位较准确,但易弥散,时间和注射剂量是关键。
简介: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110例乳腺肿块中的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其对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脓肿及乳腺囊肿或囊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同时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7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94.94%、98.73%、97.47%。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乳腺X线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400,明显小于高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均为0.669);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脓肿的诊断准确率也较低,ROC曲线下面积小于高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成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和0.766),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可通过提示肿块内部血红蛋白浓度来提高临床诊断非急性期乳腺脓肿的准确率。结论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有效提高高频超声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乳腺脓肿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直方图分析法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乳腺肿块患者(单发病灶82例、多发病灶8例;总病灶104个,良性病变25个、恶性病变79个)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0T乳腺MRI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Medlab软件对ADC图进行直方图分析,观察肿块的直方图特征并获得直方图参数,包括各百分比ADC、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最大ADC(ADCmax)、偏度及峰度。采用t检验分析良恶性病变的直方图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变各ADC值均小于良性病变,除ADCmax(P=0.113)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高于良性病变,但无统计学差异(P=0.191、0.165)。25thADC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最大,为0.81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0.696。ADCmean为0.92×10-3mm2/s时AUC为0.7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658。结论:ADC直方图分析可为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提供更多定量信息,对鉴别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imaging,ARFI)技术中3个主要诊断参数面积比(arearatio,AR)、应变率(strainratio,SR)和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在临床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意义。方法:对113例患者132个实性乳腺肿块的ARFI特征进行分析,回归分析3个诊断指标,拟合出联合诊断方法预测概率的新变量PRE-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3个参数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进行评估。结果:132个乳腺肿块的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肿块69个,恶性肿块63个。良性病灶的AR、SR、SWV值分别为2.82±1.03、1.26±0.40、(3.10±0.99)m/s,均低于恶性组的4.32±1.58、2.09±0.91、(5.05±1.6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SR、SWV值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807和0.843,3个参数联合诊断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结论:3个参数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效能最好,从而为临床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盆腔肿块患者运用 CT影像学技术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自我院 2013年 10月至 2015年 1月收集的盆腔肿块病例中选取 86例充当试验对象,依次对患者进行 B超与螺旋 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① 86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证实,其中经 CT检出者 80例,检出率占 93.0%,显著高于 B超的 75.6%,有统计学差异( P<0.05)。②在定位病灶、判断病灶体积、显示病灶与邻近组织关系方面, CT的准确率是 97.7%、 96.2%和 100%,相比 B超的 89.5%、 86%和 75%明显更高,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盆腔肿块患者行 CT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病情并指导临床用药,值得推荐。
简介: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80例,术前行MRI检查,且动态增强均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测定病灶的ADC值及肿瘤大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Ki-67的表达情况,应用t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灶的ADC值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诊断Ki-67阳性表达的最佳肿瘤大小阈值。结果:Ki-67阳性组ADC值为(1.014±0.181)×10-3mm2/s,阴性组ADC值为(1.024±0.142)×10-3mm2/s;Ki-67阳性组肿瘤大小为(5.12±1.71)cm,阴性组肿瘤大小为(3.58±0.89)cm。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1,P<0.05),且肿瘤大小与Ki-6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判断Ki-67表达的最佳肿瘤大小阈值为4.1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66%和84.62%。但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05),且ADC值与Ki-67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29,P>0.05)。结论:肿瘤大小与Ki-67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间接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分析颈部非器官源性软组织肿块的CT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软组织肿块,分析其发病部位及CT表现。结果:淋巴结病变9例,以颈部Ⅰ~Ⅳ区多见。9例中,淋巴结转移瘤2例,淋巴结结核3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1例,淋巴瘤3例。淋巴结核、淋巴瘤的淋巴结多呈类圆形,边缘多清晰。淋巴结转移瘤、结核多呈边缘和分隔样强化,内部多见液化坏死区;淋巴瘤内部轻度强化;化脓性淋巴结炎边缘模糊,多结节融合,呈环样及分隔样强化。神经源性肿瘤5例,多位于颈动脉间隙及椎旁间隙,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位于颈动静脉后内方,呈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迷走神经源性肿瘤使颈动静脉分离。咽部先天性囊肿3例,其中腮裂囊肿2例,位于颈侧区口咽扁桃体周围,胸锁乳突肌前内方,呈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滑,并发感染则边缘模糊,囊壁增厚强化明显。甲舌囊肿1例,位于颈中区,边缘清晰之囊状影,与舌骨相连。淋巴管瘤2例,其中1例位于颈根后三角区,1例位于颈侧胸锁乳突肌前,边缘清晰,形态不规则,穿行颈部肌间隙内,无强化。结论:熟悉颈部正常解剖,掌握病变各自特点,对颈部软组织肿块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癌的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X线摄影影像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癌33例,所有病例均行全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X线机检查,常规体位包括:双侧乳腺均行头尾位、内外斜位摄片,必要时加照局部点压,或局部点压放大摄影。通过双侧乳腺图像对比,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然后统计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单纯性钙化14例;致密小结节4例;不对称性局限性致密影3例;局部结构紊乱4例;其他5例,如乳头内陷及乳头后漏斗征,血管影迂曲、增多、增粗,皮肤增厚及皮下脂肪浑浊;无异常X线表现3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发现早期乳腺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对临床不可触及的早期乳腺癌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3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方法昕得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直肠腺癌的ADC值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直肠腺癌患者行MRI扫描,采用3种不同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选取方法测量肿块ADc值。方法1:选择增强序列强化最明显的部位作为ROI,在ADC图相应区域勾勒强化区范围并测量ADC值。方法2:选择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eADC)图上直肠癌病灶内信号最明亮部位,沿其边缘勾勒,测量ADC值。方法3:在ADC图上选择肿块最大层面,并沿病灶边缘勾勒病灶范围,测量ADC值,并对比分析ADC值与其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方法1所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718,P=0.000);方法2昕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637,P=0.000);方法3昕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643,P=0.000)。结论方法1测量昕得ADC值与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好。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超声与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乳腺X线摄影检查阴性,并接受常规超声及MRI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257例共305个病灶,以术后病理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与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7.38%和90.49%。MRI对导管内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98.21%和75.00%,P〈0.05),两种方法对肿块型病灶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97.19%和93.98%,P〉0.05)。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37%、74.62%、76.07%,90.24%、58.71%、62.95%,常规超声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MRI(P〈0.001)。常规超声和MRI诊断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和0.74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MRI对导管内病灶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超声,但常规超声与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相仿,因此常规超声可作为乳腺X线摄影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3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方法所得不同病理学分化程度直肠腺癌的ADC值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直肠腺癌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扫描,采用3种不同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选取方法测量肿块ADC值。方法Ⅰ:选择增强序列强化最明显的部位作为ROI,在ADC图相应区域勾勒强化区范围并测量ADC值。方法Ⅱ:选择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eADC)图上直肠癌病灶内信号最明亮部位,沿其边缘勾勒,测量ADC值。方法Ⅲ:在ADC图上选择肿块最大层面,并沿病灶边缘勾勒病灶范围,测量ADC值。对比分析ADC值与病理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方法Ⅰ所得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相关性(r=0.718,P=0.000);方法Ⅱ所得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相关性(r=0.637,P=0.000);方法Ⅲ所得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相关性(r=0.643,P=0.000)。结论:方法Ⅰ测量所得ADC值与直肠癌病理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好。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大汗腺癌的MRI及乳腺X线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3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大汗腺癌共19例(平均年龄66.8岁,范围51~87岁)。19例中行MRI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各13例,其中接受2种检查者7例。分析病灶在MRI上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乳腺X线表现。结果在乳腺X线上,13例中肿块8例、结构扭曲4例、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肿块边缘模糊者7例,毛刺者1例;4例伴有微小钙化。在MRI上,13例中10例表现为肿块样强化、3例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肿块边缘毛刺者6例,不规则者4例。3例非肿块样强化的分布类型分别为区域性强化1例、多区域性强化1例、弥漫性强化1例。TIC为平台型者1例、流出型者12例。结论乳腺大汗腺癌在X线上多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肿块,在MRI上多表现为毛刺状边缘的肿块,TIC多为流出型。乳腺大汗腺癌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恶性肿瘤的征象,无特征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