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中医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的意义。方法:观察及对比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治疗半年或1年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改变情况。结果: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196例,占98.0%;肿块缩小或消失167例,占94.9%;触及结节减少或消失193例,占96.5%;溢液减少或消失40例,占93.0%。X线影像:腺体密度减低172例,占86.0%;结节影减少或消失192例,占96.0%;团块影缩小或消失157例,占89.2%;导管影变细或消失117例,占92.9%;腺体结构变清晰173例,占86.5%。结论: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乳腺钼钯X线摄片是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22岁,因下腹部隆起7年余,近5个月腹胀加剧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无消瘦,无贫血貌,腹部高度膨隆,触及一巨大包块,上至剑突下,两侧至腋中线,张力大,稍有触痛。腹部及妇科超声检查:全腹见巨大囊性团块,上至剑突下,下至盆腔,内充满密集点状回声,其下方囊壁见32mm×24mm低回声团突向囊腔内,形态欠规则(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低回声团内,血流稍丰富,阻力指数为0.44。子宫大小及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10mm,右卵巢显示不清,左卵巢大小为32mm×20mm×17mm。子宫直肠窝可见液性暗区,范围约40mm×15mm。超声提示:①腹腔巨大囊性为主的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卵巢来源,恶性肿瘤待排;②盆腔积液。平扫CT提示盆腹腔巨大囊实性肿块(图2~3),盆腔积液。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为38.58(正常值为0~35),甲胎蛋白、CA19-9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中见盆腹腔一巨大囊肿,内含黄色混浊液体,提起囊肿,见囊肿来源为右侧卵巢,囊壁可及一50mm×40mm的质硬肿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部分为交界性,局部癌变(黏液性囊腺癌)。
简介:目的评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癌囊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7年4月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的102例经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应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肾癌囊性变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包括92例透明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02例肾占位性病变彩超检查的血流显示率为82.35%(84/102),超声造影血供显示率为98.04%(100/102),增强CT血供显示率为95.10%(97/102).超声造影误诊4例为复杂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6.08%(98/102).增强CT误诊8例为复杂囊肿,3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未发现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7.25%(89/102).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Ⅱ级2例,ⅡF级2例,Ⅲ级18例,Ⅳ级80例;增强CTBosniak分级:Ⅱ级3例,ⅡF级5例,Ⅲ级17例,Ⅳ级75例.Fisher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均可使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癌囊性变,超声造影诊断效果不亚于增强CT,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患者中,3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胃壁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回肠伴肠系膜多发病灶1例,回肠、结肠伴腹膜后多发病灶1例;病灶大小为2.4~23.7cm;其中4例病灶呈匍行生长趋势,伸入组织间隙;5例病灶均呈水样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结论胃肠道囊性淋巴管瘤多为单房囊腔,呈匍行生长,内含均匀液性低密度影,囊壁边界清楚,囊壁及其内容物一般无强化,与其囊性病理学特征相符。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papillarycarcinoma,SPC)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SPC与45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的声像图表现,对比分析SPC的声像图特征。结果:SPC平均发病年龄较IDC大(P〈0.05)。SPC病灶在生长方位、形态、边界、边缘、后方回声、血供以及阻力指数方面与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IDC,SPC更易表现出边界清晰、平行位生长、边缘呈分叶微小分叶状、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且阻力指数较高等声像图特征。两者在钙化灶、淋巴结转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SPC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乳腺常见恶性肿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38个甲状腺囊性结节,其中部分为囊实混合性结节,囊性部分〉80%,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反应30min,并于术后1、3个月进行超声复查,测量囊肿大小并与治疗前比较,以囊肿体积缩小2/3以上为有效。观察和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术前及术后随访中结节长径和体积的变化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8个结节在治疗后1个月的有效率为63.16%(24/38);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为100%(38/38)。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成功率高,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2例,术前均行双乳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对照手术所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2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累及单侧乳腺、2例累及双侧乳腺,共34个患乳。MRI显示7个(20.6%)患乳内病灶局限于乳晕周围及后方、4个(11.8%)累及单个象限及乳晕区、23个(67.6%)累及多个象限及乳晕区,并有21个(61.8%)累及乳后间隙。3个(8.8%)患乳病灶呈非肿块样,31个(91.2%)呈肿块样病灶。1个(2.9%)呈单发均匀强化结节,5个(14.7%)呈单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3个(67.6%)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个(5.9%)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伴均匀强化结节,并见16个(47.1%)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间相通。15个(44.1%)患乳乳晕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13个(38.2%)伴邻近皮肤增厚,8个(23.5%)伴皮下脓肿形成,均与手术所见一致。术中见12个(35.3%)患乳局部皮肤瘘管形成,MRI仅显示9个(26.5%);术中见6个(17.6%)患乳脓肿间瘘管形成,MRI仅显示3个(8.8%);术中见9个(26.5%)患乳脓肿与乳头孔间有管道相通,MRI仅显示7个(20.6%);术中见25个(73.5%)患乳乳导管扩张,MRI仅显示19个(55.9%)。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与手术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累及范围及深度、皮下及病灶间的瘘管,并显示病灶与乳头相通的管道,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与各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MRI征象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LuminalA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76.5%(26/34),MRI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0.6%(24/34)。LuminalB型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55.6%(10/18),不对称和结构扭曲比例为27.8%(5/1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X线显示钙化比例为91.3%(21/23),MRI非肿块样强化比例为78.3%(18/23)。三阴性乳腺癌X线显示单纯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比例为93.8%(15/16),MRI上此15例均为肿块样强化,无一例表现为单纯钙化。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与免疫组织化学亚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各分子亚型影像学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分析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