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夏秋季节户外活动时有被蜂螫伤,特别是在山区农村,被群蜂螫伤更是多见,群蜂螫伤后其蜂毒易致多脏器衰竭,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救治常导致死亡。我院急诊科2000-01~2006—12共收治群蜂螫伤10例,分析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临床诊断结果,研究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9月在我院超声科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例进行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并将X线血管造影结果与之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检查结果清晰,图像对比分析准确,血栓血流量、血栓部位与范围判断准确,其中慢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例,左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例,右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临床检查是方便、安全、快捷且判断准确率较高的一种检查方法,临床上用于判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准确率较高,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在诊断肺结核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收入拟诊肺结核的165例,分成结核病组(95人)和非结核病组(70人),同时选出70例健康的医务工作者做对照组。计量T细胞斑点数,比较T-spot.TB的阳性比率以及对于诊断肺结核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影响。结果结核病组IL-10的表达高于非结核病组和正常组。结核病组T-spot.TB的阳性数值多于非结核病组和正常组(P<0.05),非结核病组和正常组的T-spot.TB的阳性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别;IL-10表达对于结核病的判别特异性较高(84.1%);T-spot.TB对于结核病的判别敏感性较高(83.3%),采用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最高(90.7%和91.2%)。结论应用T-spot.TB技术可以明显提升结核病诊断的准确性,对于之后进行结核病的医治具有指导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利用CT和MRI检查诊断10例罕见的左肺动脉分支异常起源(partialanomalousleftpulmonaryartery,PALPA)患儿,并明确该疾病与气管支气管树间的关系及是否存在气管支气管异常。方法:回顾分析10例PALPA患儿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探讨该疾病与气管支气管树间的关系,评估患儿气管支气管形态及其他合并的心脏畸形。结果: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示10例PALPA患儿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分支走形,2例患儿可见一左肺动脉分支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并走行于气管后方、食管前方,形成部分性肺动脉吊带;2例患儿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分支走行于左主支气管前方;6例走行于左支气管前下方。按气管支气管解剖形态,10例患儿可分为3种,正常气管支气管树形态(n=6);气管支气管树形态正常,但存在右侧气管性支气管(n=3);右肺上叶支气管闭锁、气管桥形成(n=1)。5例患儿行手术治疗,诊断结果与影像学诊断一致。结论:PALPA患者存在气管支气管异常和狭窄的可能性,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并为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依照完全自愿原则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IL-1、TNF-α有所下降(P<0.05),IL-10指标有所上升(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止10-14周妊娠应用大剂量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孕10-14周终止妊娠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行妊娠终止,研究组使用大剂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流产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流产成功率93.33%,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胎时间(4.63±1.34)h、阴道出血时间(10.51±2.53)d、月经恢复时间(32.41±8.93)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结合大剂量米非司酮终止16~24周妊娠,能减短流产时间,提升流产成功率。
简介:目的:研究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凝血系统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siRNA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PAR1的内源表达的影响,然后在PAR1受siRNA干扰的情况下检测B16F10细胞在体内外迁移能力,其结果与未受siRNA干扰的试验结果相对照,来确定PAR1在B16F10瘤细胞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结果:75nmol/L的siRNA干扰48h后可明显抑制B16F10中PAR1的表达,其转录水平抑制率是60%,蛋白水平的抑制率为85%;体外迁移实验表明,PAR1表达量减少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1);动物实验表明,干扰B16F10细胞中的PAR1后,肿瘤细胞经血管迁移能力减弱,在肺部形成的转移瘤数目减少(P<0.01).结论:PAR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作用.开发PAR1封闭剂有望抑制肿瘤转移,可作为研制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新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增高但无影像学改变的可疑前列腺癌(PC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2008年-2015年普查发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4.0ng/ml,但影像学无诊断学意义改变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0针穿刺活检结果。在标准6针系统穿刺法基础上增加4针穿刺点,施行前列腺活检,病例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175例患者中89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总阳性率为50.9%。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一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理想的临床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结合CD10评价白光内镜、染色内镜、NBI内镜筛查早期胃癌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入的60例胃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黏蛋白、NBI-ME、术后病理共3种方法进行评估。结果黏蛋白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94.12%(16/17)、95.0%(38/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0%(2/40)、6.3%(1/16);CD10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三种内镜检测方法前瞻性研究胃肿瘤性病变粘膜表面及微血管结构,以黏蛋白(MUC2、MUC5AC、MUC6)结合CD10阳性率为参考指标,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