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摄影条件下,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变化,探讨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摄影方法。方法:采用全视野乳腺数字化X线机,在不同摄影条件下[手动曝光模式(manualexposurecontrol,MEC)、自动曝光模式(automaticexposurecontrol,AEC)]对标准乳腺模体进行重复曝光测试,记录每种摄影条件下的体表入射剂量(entrancesurfacedose,ESD)和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glandulardose,AGD)。由3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按照美国放射学院乳腺模体影像评价标准对影像进行评分,并对ESD、AGD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管电压(28kV)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流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流(56mAs)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压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压和固定管电流这2组摄影参数改变的图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均〉0.05)。结论:在乳腺数字化X射线摄影检查中,MEC模式更适合个体化诊断,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达到剂量最优化。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DSA冠脉造影致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探讨DSA冠脉造影过程中辐射的防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DSA冠脉造影工作的2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DSA冠脉造影试验,测量医护人员各层面皮肤对于辐射的吸收情况,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与第二术者相比,第一术者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218±0.059)mGy<(0.342±0.044)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231±0.042)mGy<(0.315±0.026)mGy相对更低(P<0.05),而眼晶状体、甲状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与之相仿(P>0.05)。在第一术者中,与铅衣后相比,铅衣前的眼晶状体辐射吸收剂量(0.164±0.023)mGy>(0.064±0.009)mGy、甲状腺辐射吸收剂量(0.195±0.035)mGy>(0.142±0.054)mGy、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184±0.034)mGy>(0.134±0.011)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177±0.028)mGy>(0.125±0.013)mGy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DSA冠脉造影,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以有效降低辐射吸收剂量,保障其健康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2.5-5.5Gy)中子辐射对小鼠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所有BALB/C小鼠均为雄性,共计278只,将上述278只小鼠分为5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90%中子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2.5Gy(80只),3.0Gy(60只),4.0Gy(60只)及5.5Gy(60只),对照组18只,分别在照射动物后6h,12h,1d,3d,4d,5d,7d,10d,14d,21d及28d采取静脉血,利用SYSMEXKX-21多项目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1)中子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2.5-5.5Gy中子照射可使小鼠外周血WBC于照射后6h均明显降低,12h呈现一过性升高,之后又进行性降低,4.0-5.5Gy组未见恢复;而2.5Gy于照射后21d恢复至正常状态。(2)中子照射后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在照射2.5Gy后6h-12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照射后1-3d,小鼠外周血PLT开始降低,于第5d进一步降低,至第10d血小板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在照射14-28d后血小板开始恢复,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在照射3.0-4.0Gy后6h即开始明显降低。于第10d外周血PLT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2.5-5.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小鼠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破坏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质量参数的显著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1571例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死亡病例的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看出,2014年死亡病例有486例(30.94%),2015年有519例(33.04%),2016年有566例(36.03%);其中≥60岁以上患者有949例,占60.41%,2014年有291例(18.52%),2015年有308例(19.61%),2016年有350例(22.28%),三年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别(χ2=0.101,0.582,0.198,P>0.05)。其中合并基础疾病的有173例,占11.01%,脑血管疾病有71例(4.52%),心脏疾病有42例(2.67%),高血压有21例(1.34%),糖尿病有13例(0.83%),肺部感染有10例(0.64%),尿毒症有5例(0.32%),慢阻肺有4例(0.25%),其他有7例(0.45%),其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慢阻肺高(χ2=3.916,P<0.05)。且死亡病例患者中呼吸衰竭居多,占39.02%,心脏衰竭患者33.61%,消化系统衰竭有20.94%,脑衰竭有10.44%,全身衰竭有8.59%,肾脏衰竭有6.49%,其中呼吸、心脏衰竭发生率比其他脏器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1,7.786,30.102,25.526,15.630,4.046,22.941,18.801,P<0.05)。结论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数量日趋增长,其中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较多,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并伴有多处脏器衰竭现象,因此应加强老年患者慢性病防治工作,为其预后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对于烧伤患者体温的影响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1%;观察组的发热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为(2.33±0.57)d,较对照组的(3.02±0.57)d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烧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热率及发热程度,并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控制及用药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的API鉴定系统和ATB药敏系统对所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作对应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计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99株,从送检标本来讲,以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株数最高,共计160株,总体占比80.4%;从菌株临床科室分布来讲,以中心ICU分布最高,共91株,总体占比45.72%。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层面来讲,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均达56.78%,对阿米卡星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43.72%。结论现实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范围广泛,且多重耐药性较明显,通过借助其耐药性监测,对降低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有着较好的价值,需给予足够关注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与上报情况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 1500例次住院患者展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医护维度的事件上报数据结合分析,对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上报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本次 1493份有效问卷当中,发生有 1次及以上不良事件患者共 147人,各类不良事件总例数 156次,发生率为 10.45%。调查显示本次实际上报率占 59.62%( 93/156)。内、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外科患者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高于内科患者( P<0.05)。外科患者发生皮肤的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院内感染,插管事件,用药剂量、方法错误的事件发生率相比内科患者显著更高,内科系统收治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高。结论:对于当前医务工作者的自身认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上报处理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外科应当关注围手术期治疗的各项医护工作,在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应当关注药品的用法与配伍方法,把握好各药物的使用指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住院死亡患者疾病谱变化及相关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5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住院死亡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3例死亡患者男性871人(68.42%),女性402人(31.58%),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44岁60人(4.71%),45-59岁170人(13.35%),60-74岁357人(28.04%),75-89岁611人(48.00%),>90岁75人(5.89%),平均年龄72.50±6.82岁;主要死于内科系统呼吸科269人(21.13%),肿瘤科234人(18.13%),神经内科228人(17.91%),心血管内科125人(9.82%)及消化科68人(5.34%);外科系统主要死于神经外科99人(7.78%)及普外科49人(3.85%)。全院患者死因构成前五位分别是肿瘤(480人,37.71%)、呼吸系统疾病(233人,18.3%)、心血管系统疾病(222人,17.44%)、神经系统相关疾病(138人,10.84%)及颅脑外伤(61人,4.79%),这五大类疾病占所有死亡的89.08%(P<0.05),结论住院死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老年(>60岁)患者为主,主要死于呼吸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肿瘤、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颅脑外伤疾病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关注老年患者相关常见死亡疾病的研究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疗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本疗养院临床送检培养的标本当中分离出的1000株病原菌建立研究,对所有的菌株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病原菌当中革兰阴性菌数量最多,共有802株(80.2%);研究经过耐药分析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对于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以及亚胺培南药物的等耐药性相对较低,均低于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肠球菌属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各类病原菌菌种对于抗菌药物存在有一定的耐药性;在临床上应当依据药敏试验的结果,结合机械能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起到有效地防治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患者院内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段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根据患者入院号单双数进行分组(单号观察组,双号对照组),每组中30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提供优质手术室护理,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手术室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中出现感染情况的有2例,占6.7%,对照组中9例患者出现感染,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X2=10.3254;P=0.016);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相关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提供优质的手术室护理,可以大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17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率为100.00%,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情况应用最多的是CCB(89/51.74%),应用最少的是复方制剂(11/6.40%)。172例中,76例(44.19%)血压控制效果良好。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低危心血管风险、公费+医保、联合用药、规律服药时间每年>9个月的血压控制效果良好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临床上主要应用CCB、ACEI、β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为全方面开展老年人口腔疾病预防以及保健提供详细可靠的资料,同时为建立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患者教育模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案》设计的标准问卷,对刷牙、吸烟、食糖等习惯以及就医行为进行现场询问。收集我院80名老年人牙缺失、义齿修复以及刷牙次数等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机抽取调查的我院80名老年人中牙缺失人数为77人,失牙率达到96.25%,而义齿修复率仅为25.64%;其中全口无牙颌人数为31名,全口义齿修复率为72.54%;每天不刷牙的人数为70人,占到87.5%。龋病患病率为91.3%,楔状缺损患病率为32.6%,牙周病患病率为96.7%。结论目前我院老年人口腔健康自我重视程度不够,且缺乏保健意识,口腔状况不容乐观。建议我市牙防所进一步加强辖区老年人的龋病和牙周病防治的宣教力度,提升居民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失牙,改善老年人的缺牙修复水平,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