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对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监控效果。方法采用随访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在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未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前(对照组)以及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后(观察组)两个阶段的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器械清洗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的器械清洗达标率(9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清洗达标率(95.83%),且观察组在器械供给及时度、回收及时度、包装质量、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的结果差异显著(P<0.01),均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管理工作中应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器械清洗的达标率,优化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遵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第3版教材以“临床微生物学导论”作为桥梁,保证教学从医学微生物学向临床微生物过渡。本教材的临床细菌学、临床真菌学和临床病毒学等三篇是主体内容,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微生物的分类、临床意义、微生物性性和微生物检验等四方面,其中确定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是本书的特色。根据临床要求,强调了标本直接检验的重要性。微生物检验篇可在临床专业实习阶段,结合国内外的进展与本医院的实际状况进行消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