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输卵管堵塞患者中采取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文数据收集时间是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70例输卵管堵塞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实行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分析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输卵管堵塞患者1年内妊娠成功率、输卵管通畅率、拔出尿管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输卵管堵塞患者1年内妊娠成功率、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得到数据计算意义。实验组输卵管堵塞患者拔出尿管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统计学不产生计算意义。结论将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应用在输卵管堵塞患者中展现突出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脉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00例患者治疗过程,所有患者均采用VSD负压吸引术治疗。根据冲洗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新型脉冲法,B组采用传统直冲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管道堵塞情况、VSD维持时间、VSD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人均住院费用支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SD期间发生管道堵塞概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VSD持续时间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P<0.05);VSD更换次数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创口愈合时间比较,A组明显短于B组;人均住院费支出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使用新型脉冲法对预防管道堵塞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持续引流时间,降低了更换率,加快了患者创面愈合速率,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更能有效防止针管不通畅的苄星青霉素肌注方法,从而为更好地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近几年来的病人中把需要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病人随机均匀的抽调出100例,再把这100例病人均匀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病人5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症方面均无很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减少了误差。实验组采用最新改进的注射方法,即苄星青霉素用0.9%生理盐水4.5ml充分振荡溶解后用5ml注射器抽取适宜剂量的药物,对所需注射部位用酒精消毒后,注射器排尽空气后,进针迅速,在回抽没有见到回血后立刻推进注射器内的药物,以减少疼痛。对照组采用以往沿用的肌注方法,不做任何改善,对两组病人注射结束后的针管堵塞情况和病人的疼痛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针管堵塞也少于对照组,且根据病人反映疼痛感较之前传统的肌注方法轻微。结论改良后的肌注方法可有效的避免针管堵塞并且减少病人的疼痛感,优化之后的方法确实可以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门腔静脉分流的少见类型影像表现,为我们日常工作中少见类型的门腔静脉分流的诊断提高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间23例通过临床证实的门静脉-左肾静脉分流病人的临床资料情况、影像特点,再综合文献讨论。结果①男性,16例,平均年龄41.23岁,.女性,7例,平均年龄43.74岁。②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乙肝、肝硬化病史。③影像学特点肝硬化显著,但是常见的侧支循环不明显,通过仔细观察可见脾静脉经过粗大侧枝回流至肾静脉,最终达下腔静脉。④关于肝硬化侧枝的报道大部分为常见消化道相关静脉侧枝开放。结论①脾-左肾静脉分流绝大部分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且为少发类型侧枝开放。②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为经典的消化道静脉侧枝开放,本篇列举的少见类型侧枝开放患者的消化道侧枝开放情况不一,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脾左深静脉侧枝开放从而缓解了消化道症状。③影像学检查需要行增强或血管造影检查,仔细观察可见脾肾韧带内侧枝开放情况。④关于肝硬化侧枝开放的讨论大部分是消化道侧枝开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输卵管堵塞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例)与观察组(n=37例),观察组实施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通畅率为94.59%(35/37),对照组患者的总通畅率为78.37%(29/3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进一步以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分为两组,甲组33例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乙组39例为逼尿肌无反射,均采取针灸方法治疗,进一步分析评价针灸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速以及24h排尿次数四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尿量动力学指标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根据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固定措施与手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恢复状况与不良反应。结果在78例患者中有72例完全治愈,治愈率为92.31%;其中,有2例患者治疗后张口受限、3例患者面部神经受损、1例患者咬合障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眼睑异常状况。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损伤,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