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院医疗区(下文简称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方法全面分析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现存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后的管理质量。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院临床科室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抢救车药品、常用备用药品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的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均明显提升,且药患纠纷率明显减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强化管理,可明显提升药品达标率、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且有助于降低药患纠纷率,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对1例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的患者进行ABO基因分型,分析引起血型鉴定困难的原因及其突变基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全自动血型鉴定系统,对该例患者进行血清学血型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及PCR产物克隆的方法,分析该患者及其父母ABO基因的增强子、启动子、第1~7外显子区及其侧翼序列,寻找变异位点。结果:该例患者的血清学正定型为ABweak,ABO基因外显子分型结果为A102/B101,其B等位基因增强子CBF/NF-Y微卫星区比正常的4个43bp串联多了一个串联,B等位基因启动子缺少-35~-18的18bp序列。结论:该患者B等位基因调控区内的变异很可能是引起其B抗原弱表达的原因。
简介:手屈肌腱Ⅱ区由狭窄的腱鞘共同包绕深、浅屈肌腱,由于该区解剖结构特殊,所以该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甚至手指关节僵硬,给手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我院2000-08以来,在吻合屈指浅、深肌腱时,同时重建腱周膜完整性,共修复40例72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尿激肽原酶对缺血区脑灌注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取8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缺血区脑灌注治疗。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采用缺血区脑灌注的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采用缺血区脑灌注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实验组患者。将两组治疗后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60%和实验组90%,对照组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缺血性灌注患者来说,使用人尿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自麻风病流行区收集的水、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对麻风杆菌检出情况。方法自麻风病一般流行区采集标本49份,自高流行区采集标本31份,自较高流行区采集标本57份。从73个不同地域对119份水样采集,约500ml,从15个不同地域对23份土样采集,约50g,对麻风杆菌行PCR检测。结果本次从不同流行程度的麻风病地区采集的水、土壤样品共137份中,PCR阳性共70份,经测序操作,含麻风菌共40份,达57.1%确认率。较高流行区样品57份中,PCR阳性29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3份;高流行区样品31份,PCR阳性17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3份;一般流行区样品49份,PCR阳性23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4份。较高流行区共用水源无麻风杆菌DNA检出;高流行区和其它一般流行区部分水源水中有麻风杆菌DNA检出。结论通过对麻风病流行区所收集的水、土壤检测显示,均有麻风杆菌检出,表明可能是引发麻风病的重要传染源,故需加大对水、土壤的管控力度,以改善高发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完成手术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其采用的护理手段。方法在本院接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病人中挑选出70名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利用回顾性方式对其所有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并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在结束手术以后所采用的护理手段展开分析。结果70名病人在经过护理之后,有41名病人的意识基本恢复,还有19名病人恢复了部分意识,仍然有9名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另外有1人出院时死亡。所有患者都携带偏瘫症状,而且有25名病人存在合并语言功能障碍;具有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有9名,有12名患者出现合并颅内感染情况,剩余24名病人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结论将针对性术后护理方式提供给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以后,明显降低了病人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并且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所以可以得到比较高的预后品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区微创骨挤压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上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mm(4.8~7.6mm)。进行微创骨挤压技术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窦底3.7mm(2~5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不良自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骨高度平均增加2.3mm(1.8~3.7m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mm(1.0~1.7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手术操作步骤简单,并且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颅内鞍区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颅内鞍区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记录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准确率。结果CT和MRI在肿瘤类型的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有3例胶质瘤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颅咽管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7例漏诊;MRI扫描有1例颅咽管瘤误诊为生殖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漏诊。CT与MRI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检出率为89.71%(61/68),与MRI的98.53%(67/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CT(97.06%vs.88.24%)(P<0.05)。结论CT可显示靶区肿瘤的高密度与钙化程度,MRI可提供多方位清晰图像、定位准确、且敏感度高;两者各有优劣,但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颅内鞍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北京顺义区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训需求,为在职老年护理的护士提供学习参考。方法让参与此次调查人员进行讨论,制定一份关于对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对北京顺义区8所基层医院从事老年护理的320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在老年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来看,大部分人只是部分掌握知识技能或者不掌握其知识和技能,只有小部分人完全掌握;护理人员对培训的需求很高,大部分人认为非常需要接受培训。结论北京顺义区基层医院老年护理建设不全面,护理人员普遍能力较低;相关知识掌握较少,需要加强老年护理的护理人员对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定一项计划,可以更加强化护理人员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色素密度及视网膜厚度进行量化分析。方法选取2型NDR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九分区对比及黄斑色素密度分析。结果1.正常人和NDR患者的黄斑厚度对比A1~A9区域,NDR组厚度明显厚于正常对照组(P<0.05);2.黄斑色素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NDR患者的黄斑区各区视网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色素密度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确诊鼻咽癌的早期患者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技术。结果26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放疗比较,实验组放疗反应(口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较对照组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控率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调强放疗技术比较,在保证肿瘤局部控制率基础上,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改善了患者口干、口腔黏膜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颈交界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应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颈交界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44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39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取得的临床结果满意。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症状;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出院时,预后良好37例,差6例,死亡1例。术后,本组发生颅神经损伤2例、皮下积液5例、脑脊液漏1例以及脑干或脊髓血管痉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结论应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颈交界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单侧腹股沟手术的患儿6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舒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观察组患儿则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诱导。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儿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和手术切皮时心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苏醒时的心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以及观察组患儿苏醒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在各时间段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患儿出现术中体动4例,术后呕吐3例,术后躁动5例,总发生率为40.0%,观察组出现术后呕吐2例,术后躁动1例,总发生率为10.0%,,麻醉效果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