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摄影条件下,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变化,探讨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摄影方法。方法:采用全视野乳腺数字化X线机,在不同摄影条件下[手动曝光模式(manualexposurecontrol,MEC)、自动曝光模式(automaticexposurecontrol,AEC)]对标准乳腺模体进行重复曝光测试,记录每种摄影条件下的体表入射剂量(entrancesurfacedose,ESD)和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glandulardose,AGD)。由3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按照美国放射学院乳腺模体影像评价标准对影像进行评分,并对ESD、AGD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管电压(28kV)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流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流(56mAs)时,ESD和乳腺AGD随着管电压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压和固定管电流这2组摄影参数改变的图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均〉0.05)。结论:在乳腺数字化X射线摄影检查中,MEC模式更适合个体化诊断,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达到剂量最优化。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2例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摄取数字化曲面断层X光片,与此同时,对患者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和未经处理的图像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图像对患者牙槽骨改变的判断的组间一致性,以此评价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未经处理的图像,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之后的图像清晰度更高,更能帮助临床诊断发现患牙的病变细节,诊断一致性明显更高(100.00%vs78.57%,P<0.05)。结论数字化X线数字化后处理技术应用于牙周病的诊断之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一致性,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六龄牙行以窝沟封闭适宜技术,以期预防发生窝沟龋、降低学生发生该病的概率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区共10所学校当中的2104名6到7岁的小学生,将其分成A组和B组两组,其中A组包括了1052名学生(共有3256颗六龄牙)、B组包括了1052名学生(共有3354颗六龄牙)。A组经过筛选之后行以3M窝沟封闭剂予以窝沟封闭;B组则不予任何处理。评估封闭质量,并探讨其推广和应用情况。结果经过3年观察,A组发生窝沟龋症状的概率低于B组,其有效率在85%以上,两组间存在P<0.05;另外,在推广应用该封闭技术期间,3年内A组学生发生封闭剂脱落的概率约15%,较为理想。结论对儿童牙齿保健工作而言,应用窝沟封闭剂技术能够获得较好的针对六龄牙的积极影响,预防窝沟龋的效果较为理想,推广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童口腔干预中采取窝沟封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为数据验证分析随机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儿童开展平均分组研究,一组纳入50例儿童,参照组患实行常规检查处理,实验组实行窝沟封闭术,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参照组儿童龋齿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儿童龋齿发生占据比例2.00%低于参照组的14.00%,P<0.05,统计学在数据研究意义。参照组儿童家属满意度评分(82.32±3.32)分低于实验组的(98.54±4.54)分,P<0.05,统计学存在数据研究意义。。结论将窝沟封闭术应用在儿童中有利于龋齿的预防,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疗效的比较分析。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经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路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死亡出现。结论经眶上锁孔入路用于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相较于传统额下入路操作更为安全,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共选取于2017年3月份至2018年2月份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共11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儿童各55例,对照组采用窝沟封闭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治疗方法。结果窝沟封闭脱落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龋齿复发及领面龋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龋均值对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治疗方法,降低了儿童窝沟封闭脱落发生概率,龋齿复发及领面龋发生率大大下降,龋均值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在儿童龋齿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膝部以下手术的患者6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阻滞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的方式,实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的方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操作时间方面,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起效时间(5.64±1.7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3.29±2.99)min;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满意情况,实验组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对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腰椎间盘偏侧型突出致单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特定时段内我院接诊的200例由于腰椎间盘偏侧型突出致单侧腰腿痛患者,按一定比例分为2组,给予骶管注射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为90.0%,观察组为97.0%;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放射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0%,对照组高达12.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偏侧型突出致单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材料在牙槽窝位点保护中成骨效应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对9只1岁大耳白家兔进行编号,按照编号奇偶数将其分成对照组(1号、2号、3号)、胶原蛋白膜组(4号、5号、6号)、明胶海绵组(7号、8号、9号)3个组别。拔出3组家兔下颌右侧切牙,对照组直接缝合,胶原蛋白膜组、明胶海绵组分别于牙槽窝内填充适宜尺寸的胶原蛋白膜、明胶海绵后缝合。术后8w处死。观察家兔拔牙窝恢复状况、牙槽窝相对骨密度、牙槽窝成骨效应。结果术后8w时,三组家兔拔牙窝均未见红肿或填塞材料外露,对照组1只兔子见局部轻微凹陷;对照组相对骨密度略低于胶原蛋白膜组、明胶海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兔骨小梁成熟度偏低,牙槽窝多以脂肪组织填充;胶原蛋白膜组出现明显纤维性成骨现象,牙槽窝内见粗大骨小梁,且数量较多。明胶海绵组有新生骨形成,成骨细胞呈网格状,骨小梁粗大,成熟度较高。结论胶原蛋白膜、明胶海绵均可用于牙槽窝位点保护,改善成骨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阻生齿拔除患者微创拔牙技术对拔牙窝完整性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阻生齿拔除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微创拔牙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拔牙术,对比分析两组拔牙窝完整性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拔牙窝完整性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阻生齿拔除患者微创拔牙技术的拔牙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避免组织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拔牙窝的完整性,缩短拔牙时间,提高满意度,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30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手术操作均在外侧裂额侧开展,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切除者27例,Ⅱ级切除者3例;脑膜瘤WHOⅠ级切除者29例,Ⅱ级切除者1例。术后出现发热症状者1例,细胞数升高者2例。术后随访3个月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时,无需开展额窦处理,使得脑脊液鼻漏发生有效避免,且开颅时对皮缘出血立即给予处理,关颅过程速度明显加快,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选取84例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放射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常规X线检查(对照组,n=42)与数字X线摄影技术检查(观察组,n=42)两种不同摄影技术的检查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三级图像方面分析,观察组的检查方法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影像技术了解到数字X线摄影技术,以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广、信息量大等特征,为放射科提供了更有效、更科学的检查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科应用DR摄影技术成像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就采用普通X线摄影检查(对照组,n=50)与采用DR摄影技术检查(观察组,n=50)成像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收治的患者在采用DR摄影技术检测后,优质片率为98%,对照组所收治的患者在采用普通X线摄影技术检查后,优质片率为84%,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所收治患者照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放射科应用DR摄影技术对患者开展检查,可明显提高获取的优质片率,减少照射量,对改善患者遵医依从,为临床诊疗提供精准参考依据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