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疗效的比较分析。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经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路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死亡出现。结论经眶上锁孔入路用于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相较于传统额下入路操作更为安全,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30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手术操作均在外侧裂额侧开展,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切除者27例,Ⅱ级切除者3例;脑膜瘤WHOⅠ级切除者29例,Ⅱ级切除者1例。术后出现发热症状者1例,细胞数升高者2例。术后随访3个月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时,无需开展额窦处理,使得脑脊液鼻漏发生有效避免,且开颅时对皮缘出血立即给予处理,关颅过程速度明显加快,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定位诊断符合率是100.00%(100/100),定性诊断符合率是80.00%(80/100)。结论超声在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胆总管取石并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6年收治的170例接受胆总管取石并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其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并对影响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70例患者中共有33例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9.4%。单因素分析发现,33例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患者中,复发原因与年龄因素、黄疸因素、胆管或胰腺炎症因素、胆管扩张因素、胆总管直径因素、结石数量因素及结石最大直径因素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因素、胆管或胰腺炎症因素、胆总管直径因素、结石数量因素及结石最大直径因素是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总管取石并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密切关注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8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随机按照数字表分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感染、胆汁性腹膜炎、胆瘘等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医疗费用;患者切口长度、留置导尿管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胆汁性腹膜炎、胆瘘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住院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留置导尿管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切口小,可缩短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可尽早下床活动,减轻医疗负担,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均执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R)手术治疗,并于围术期展开护理干预,以此总结围术期的护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病例治疗成功率为97.50%(39),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0.00%(36);术后未见肠穿孔病例,胰腺炎1例(2.50%)、高淀粉酶血症3例(7.50%),胰腺炎1例(2.50%),总不良反应12.50%(5)。结论ERCR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效果,安全性较高。通过术前充分评估,并结合术中病情观察展开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值得引入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后盆底肌肉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取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观察组36例采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术后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在盆底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II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盆底肌力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能够起到改善患者术后盆底肌肉功能的效果;因此,值得采纳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6年5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62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进行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产妇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并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以及治疗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采取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解毒缓急、扶正固本、滋补强壮类中药配合血液灌流治疗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蘑菇中毒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观察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30例,采用紫灵芝联合血液灌流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显著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蘑菇中毒患者患者采用紫灵芝联合血液灌流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快速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盆底筛查,研究组病人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病人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3个月之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以及盆底肌力和对照组病人存在明显差异,两组病人产生压力性尿失禁几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病人,为其提供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效果理想,能够对病人盆底肌功能加以改善,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1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进行一期缝合)和对照组55例(放置T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一期缝合可以有效提高手术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使用一期缝合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六龄牙行以窝沟封闭适宜技术,以期预防发生窝沟龋、降低学生发生该病的概率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区共10所学校当中的2104名6到7岁的小学生,将其分成A组和B组两组,其中A组包括了1052名学生(共有3256颗六龄牙)、B组包括了1052名学生(共有3354颗六龄牙)。A组经过筛选之后行以3M窝沟封闭剂予以窝沟封闭;B组则不予任何处理。评估封闭质量,并探讨其推广和应用情况。结果经过3年观察,A组发生窝沟龋症状的概率低于B组,其有效率在85%以上,两组间存在P<0.05;另外,在推广应用该封闭技术期间,3年内A组学生发生封闭剂脱落的概率约15%,较为理想。结论对儿童牙齿保健工作而言,应用窝沟封闭剂技术能够获得较好的针对六龄牙的积极影响,预防窝沟龋的效果较为理想,推广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比较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运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9例产妇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将33例经产妇分为一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66例初产妇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对照组33例产妇采用产后健康宣教治疗。观察3组产妇治疗3月后盆底综合肌力及尿失禁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经治疗后综合肌力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患者P<0.05.观察组产妇在治疗后尿失禁3例,占总比例的9.09%,对照组尿失禁10例,占总比率的30.30%,经产妇组尿失禁7例,占总比率的21.2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有明显效果,能有效提升产妇盆底综合肌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例数为8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月,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分别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均良好,但是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因此治疗效果要远高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效果的积极作用。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此次调查分析,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各34例。结果观察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力合格率为95.3%及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也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