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种植支抗进行口腔颌面部矫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作为分析对象,选取时段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平分为2组,其中25例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而另25例给予常规矫正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支抗作为一种有效的强支抗,因良好的稳定性且不依赖患者合作,将会促进其在正畸矫形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给予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老年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联合放射疗法,对比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对照组采用钢丝结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骨折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中,31例I级愈合、6例II级愈合,愈合率83.78%;对照组的愈合率是59.46%,其中I级愈合22例、II级愈合10例、III级愈合5例,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骨折部位尽快愈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与重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法,观察组采用股前外侧修复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修复及重建效果,评价皮瓣成活情况、愈合情况、外形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愈合率、外形满意度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修复与重建,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根据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固定措施与手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恢复状况与不良反应。结果在78例患者中有72例完全治愈,治愈率为92.31%;其中,有2例患者治疗后张口受限、3例患者面部神经受损、1例患者咬合障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眼睑异常状况。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损伤,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是否具有很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医院进行救治的36个口腔颌面部鳞癌病人,均等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个。对照组病人采取手术切除及肌皮瓣同期修复重建术,观察组进行手术切除及游离组织修复重建。一段时间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采访,把病人对所受治疗的评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手术切除及游离组织修复重建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治疗中将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广泛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手术,观察组进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比较两组口腔颌面部骨折疗效;骨折愈合的时间、面部形态恢复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口腔咀嚼功能;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骨折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的时间、面部形态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口腔咀嚼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口腔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疗效非常理想,可减少并发症,促使骨折愈合和面部外观恢复,改善咀嚼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90例;2014年5.25日至2017年6.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每组患者各45例,比较2组Ⅰ期愈合率、固定无移位率、外形恢复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Ⅰ期愈合率95.56%、固定无移位率93.33%、外形恢复满意度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保证患者外形恢复良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选取62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总结分析实验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得到了治愈,2例患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在治愈的60例患者中均采用脓肿广泛切开引流,气管切开的患者有6例,伴有纵膈脓肿的患者有5例,出现脑梗死的患者有2例。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的识别并保持呼吸的畅通,做到引流具有及时性,敏感抗生素具有有效性,并对全身基础性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升该疾病的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患者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的治疗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患者68例。依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3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在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患者的治疗中,用药合理,可以有效缓解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早期肿胀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缝合法和皮下连续缝合法在颌面部手术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颌面部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缝合组和传统缝合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连续缝合组患者采用皮下连续缝合法缝合,传统缝合组患者采用传统缝合法缝合。结果连续缝合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愈合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分别为80.0%和96.0%,传统缝合组患者分别为60.0%和82.0%,连续缝合组均显著高于传统缝合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缝合组手术切口渗血、渗液,手术切口线结反应或硬结发生率分别为2.0%和2.0%,传统缝合组分别为8.0%和18.0%,连续缝合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缝合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缝合法相比,皮下连续缝合法应用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切口不良反应,促进外伤伤口愈合,瘢痕较小,美容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颌面部手术进行皮内连续缝合与间断对位缝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颌面部需行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颌面部软组织裂伤,20例为颌面部择期手术。将随机的10例颌面部软组织裂伤患者和随机10例颌面部择期手术患者为A组,余下患者为B组,共分为两组。缝合皮肤时A组采用6-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B组采用6-0尼龙线间断对位缝合。结果1例患者伤口红肿,经抗感染治疗好转,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3月随访,两组患者中,颌面部择期手术患者无论何种缝合方法,瘢痕不明显;而1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7例为连续皮内缝合,6例为间断对位缝合),瘢痕均较明显,余7例患者瘢痕不明显。结论颌面部手术的疗效瘢痕大小与皮肤缝合方法关系不大,而与颌面部伤口与皮纹方向是否一致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用颏下岛状皮瓣的治疗方法的恢复情况来分析颏下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5日我们在我院选取30名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对这3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回顾和后期恢复的跟踪了解。通过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后期跟踪采访了解患者对颏下岛状皮瓣恢复结果的满意度。结果30例患者中有29例皮瓣完全成活,有1例患者皮瓣坏死,经过清洗后又重新长出胚芽,有6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放疗,我们对术后的患者进行半年到三年的跟随观察。患者对颏下岛状皮瓣的修复和恢复效果非常满意,在术后他们并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并且面部肌肉恢复特别好,并没有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语言交流,这也就更能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给予了颏下岛状皮瓣极大的肯定,颏下岛状皮瓣在临床中具有创伤小、成活率高、手术简单等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冲洗护理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我院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8月收治的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选择 94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电脑排序的序号单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单号的为对照组,在术后运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双号的为观察组,在术后运用口腔冲洗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细菌培养阳性率进行统计和比对。结果:从实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三项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运用口腔冲洗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保证口腔卫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控制细菌培养阳性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依据患者的骨折部位,给予患者相应的复位及固定方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30min~72h接受针对性治疗,术后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Ⅰ期愈合,总有效率为96.7%,并发症发生率为2.2%。结论对于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应依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其骨折部位及时进行复位与固定,能够保障恢复正常的面部形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月行口腔颌面外科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术后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60例行口腔颌面外科术患者术后感染13例感染率为21.6%;主要以良、恶性肿瘤术后感染为主,感染率分别占13.2%和8.4%;共分离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66.7%,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6株占25.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2株占8.3%;年龄、侵入性操作及误吸等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对其影响不明显。结论减少侵入性操作和误吸、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与传统手术方式相较,计算机导航技术在提升手术的精确度、减少手术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由于人体口腔颌面部区域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神经较重要、血管比较丰富,增大了手术难度,计算机导航技术的运用,通过术前规划、术中导航等功能,有效减少了损伤重要组织发生率,使手术的准确度及精确度均得到提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在原有导航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特殊性,与超声结合的技术、与3D打印结合的技术、与颌板结合的技术、磁导航的运用等均使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有了新发展,使计算机导航技术也得到了扩展应用,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导航技术的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