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在发热患者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86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康健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对象血液进行血液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有核细胞的形态,并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细胞总变异率为54.65%(47/86),明显高于对照组4.88%(4/82);MCHC、HCT、RDW-SD和MC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M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诊断发热患者病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发热应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肿瘤发热患者106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应用西药退热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方案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选肿瘤发热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72%,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为(8.2±1.1)d,明显短于对照组(14.2±2.7)d,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所收治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恶心呕吐4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率为12%,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肿瘤发热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加用治疗,可显著增强临床总有效率,缩短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手法治疗后发热的成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用牵旋手法对1583例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病情变化1。结果1583例经治患者中1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1例较重,112例较轻。且113例患者均伴有较为明显的慢性扁桃体炎。结论伴有慢性严重扁桃体炎的颈椎病患者经手法后可出现临床发热症状。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鉴别颈椎病与颈椎病症的区别。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04例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对患者的资料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4例患者中,确诊167例,确诊率为81.86%。(分别采用血清学(细菌学)诊断确诊为48例、组织活检确诊44例、影像学检查确诊32例、体液(骨髓)检查确诊21例、治疗反应确诊15例、剖腹探查确诊4例、血管造影3例)其中,病因分为62例感染性疾病(37.13%),38例肿瘤性痰病(22.75%),25例免疫性疾病(14.97%),42例其他(25.15%)。诊断不明性疾病37例,不明性疾病发生率为18.14%。患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不明原因发热的例数为123例,所占比例为60.29%。预后情况上,共有16例患者死于住院期间。其中,有4例感染性疾病、8例肿瘤性疾病、1例风湿性疾病和3例诊断不明患者。结论导致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情况有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需要明确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芩翘口服液联合美洛西林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并发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8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并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洛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芩翘口服液联合美洛西林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并发热患儿采用芩翘口服液联合美洛西林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鉴别诊断感染性发热疾病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大医附属二院的发热患者,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检测患者的WBC、CRP、PCT、CD64水平。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再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其在感染性发热患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中WBC、PCT、CD64水平均明显升高,高于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组与非感染组间无差异显著。单一检测时PCT灵敏度、特异度最高为80.6%、74.7%,当PCT和CRP联合检测时出现灵敏度、特异度有所升高为89.6%、87.3%,当PCT、CRP、CD64三项联合检测时升高最明显为91.4%、90.5%,准确度最高。结论联合检测PCT、CRP或PCT、CRP、CD64三项鉴别发热病因最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发热门诊护理环节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55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试验组实施风险因素管理措施,观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发热门诊风险因素的认知、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投诉率、就诊期间医护人员差错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78.18%是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率,显著低于试验组的94.55%(P<0.05);试验组患者对发热门诊风险因素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对医护人员的投诉率、就诊期间医护人员差错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到发热门诊护理环节中,既能使护理工作质量提升,而且还能使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热的原因,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值变化及碘化油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与碘化油用量具有密切关系。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治疗药物剂量大小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发热情况,需做好方法和应对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管理模式下中医特色护理对急诊外感发热患者的应用效能。方法采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外感发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纳入观察组样本量为60例且所有病例均在无缝隙管理模式下进行中医特色护理;选取同时期另外57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为91.7%、患者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为64.9%、患者满意度为54.4%。观察组无论在患者依从性还是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无缝隙管理模式引入到中医特色急诊发热护理临床实践中,具管理流程科学、护理满意度高、应用效能强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发热应用大柴芩足浴方辅助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儿肺炎喘嗽发热100例,均为我院儿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头孢他啶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大柴芩足浴方辅助治疗(观察组,n=50)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选肺炎病例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4%,对照组经评定为70%;两组用药前中医证候气喘、发热、咳嗽、痰壅、鼻煽等总积分无差异(P>0.05),用药后均有效降低,且观察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喘嗽发热应用大柴芩足浴方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具非常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在发热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发热门诊治疗的患者78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发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情况、体温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79.5%;不良事件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体温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发热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儿童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53例发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无发热状况的健康儿童53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结合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的开展,判断两组儿童临床诊断效果。结果两组儿童在RDW-SD指标对比中,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而在HCT、MCV、MCH、MCHC指标对比中,各数据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血细胞异常检出率为5.66%,实验组儿童血细胞异常检出率为35.94%,即两组儿童各数据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对发热疾病予以临床诊断,以精准化的优势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