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P-选择素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最特异性的标志物,本文综述了P-选择素的分子结构、配基、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

  • 标签: P-选择素 血液透析 血小板活化
  • 简介:近年来细胞粘附分子及其研究已成为热点,对其调节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等功能,以及在细胞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血液凝固、组织修复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给予高度关注。选择素(selectins)是新近被发现的细胞粘附分子中一个家族,包括P-selectin,E-selectint和L-selectin,主要功能为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自细胞、肿瘤细胞等粘附和相互作用,并与免疫损伤、炎症、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密切相关。

  • 标签: P-选择素 临床意义 P-SELECTIN L-SELECTIN 细胞粘附分子 检测
  • 简介: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有关。胰腺癌细胞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目前并未阐明,随着对多药耐药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逆转剂已经产生。本文通过近5年文献资料的回顾复习,对胰腺癌耐药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P-糖蛋白 抑制剂 多药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017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而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多普勒血管彩超诊断结果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的P-选择素、血栓前体蛋白、血小板及D-二聚体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四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于第1天即出现峰值,且明显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开始缓慢下降。相较其他指标,P-选择素于术后第5天P值仍小于0.001,维持时间最长。术后第1天,四项指标中P-选择素的门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及诊断率均高于D-二聚体、血小板、血栓前体蛋白,且误诊率及漏诊率最低。结论: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早期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的有效指标。

  • 标签: P选择素 门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和CD6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8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的临床资料及结肠镜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和CD63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炎症程度、临床分型、累及范围、分期及有无肠外表现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和CD6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临床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P-选择素和CD63表达存在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和CD63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推测两者可能协同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P-选择素 CD6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选择素(CD62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根据脑梗死病灶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根据斑块回声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其他类型组。同期选择10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D62p、hs-CRP、sICAM-l表达水平。结果各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面积组血清CD62p、hs-CRP、sICAM-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程度逐渐加重,血清CD62p、hs-CRP、sICAM-l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CD62p、hs-CRP、sICAM-l表达水平与AS程度、斑块性质、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且血清CD62p、hs-CRP、sICAM-l也相互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血清hs-CRP、P-选择素及sICAM-l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评估、预后情况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P-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中肝硬化并发症自发性腹膜炎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有乙肝肝硬化并发症自发性膜炎的患者,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其中有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基础性治疗方法的前提下附加采用奥曲肽、双歧杆菌联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治愈率达到88%,对照组患者的综合治愈率仅为66%,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问题。差异显著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对于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反性腹膜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显著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是具有推广性意义的。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自发性 腹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SPS)和心肌肌钙蛋白I(drnI)的影响。方法将56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肌停跳液(AC)组和持续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跳液(RC)组,每组28例。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sICAM-1、SPS和cTnI水平。结果CPB开始后,两组患者sICAM-1、SPS和cTnI水平均升高,术后8h达到峰值,但RC组峰值均低于AC组[sICAM-1为(817.9±133.2)μg/L比(901.1±132.0)μg/L,SPS为(83.46±16.24)pg/L比(107.82±19.68)μg/L,cTnI为(10.50±2.03)pg/L比(14.45±2.26)μg/L],且RC组回落速度快于AC组。结论逆行灌注能有效抑制sICAM-1、SPS和cTnI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再灌注 心脏外科手术 细胞黏附分子 肌钙蛋白Ⅰ
P1
  • 简介:

  • 标签:
P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煎煮管理新模式在提高中药民族药煎煮质量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00例并等分为对照、实验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饮用传统模式煎煮的中药民族药,实验组饮用新模式煎煮的中药。结果:实验组成品药液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15%,杂质含量降低20%,批次间一致性显著改善,煎煮时间缩短30%,P<0.05。结论:新模式提升了煎煮过程标准化水平,增强了质量控制准确性,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在提高中药煎煮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为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发展提供支持。

  • 标签: 中药煎煮 管理新模式 煎煮质量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27,P63,P504s对于诊断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38例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P27,P63,P504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P27、P63蛋白表达阳性率高,前列腺癌P504s蛋白表表达阳性率高。结论:P27,P63,P504s联合检测对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准确率高。

  • 标签: P27 P63 P504s 联合检测 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诊断
  • 简介:2016年是泌尿外科医生值得纪念的年度,40年前,也就是1976年,世界上第一篇有关经皮肾手术的文章得以发表。经过40年的发展,经皮肾技术已十分完善,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泌尿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同,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UrologicalAssociation,AUA)、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EAU)和中国泌尿外科学会(ChineseUrologicalAssociation,CUA)均将其列为2cm以上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肾手术 P.D.F V.I.P 泌尿外科学会 泌尿外科医生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p27^kipl、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关系和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同步检测20例胃良性病变标本及80例胃癌组织中pZ7、p53的表达。结果80例胃癌中p27蛋白阳性率为41,25%(33/80),低于胃良性病变标本100%(20/20),p53阳性率在胃癌中为43.75%(35/80),而在胃良性病变标本中为0。胃癌p27阳性组的p53阳性率为66.67%,显著高于p27阴性组(P<0.05),p27与p53呈正相关,p27与预后弱相关,p53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p27、p53相互作用,对胃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p27表达愈强,p53表达愈弱,说明预后较好,反之则差,联合检测pZ7、p53可辅助胃癌诊断,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 P53蛋白 P27^KIPL蛋白 基因表达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nm23,mdm2,p185,p21及p53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3,mdm2,p185,p21p53在52例GCT中的表达(GCT按Jaffe分级,I级15例,II例25例,Ⅲ级12例),结果:52GCT中nm23,mdm2,p185,p21and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21/52),34.6%(18/52),21.2%(11/52),13.5%(7/52),26.9%(14/52)。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797,0.871,0.441;0.658;0.699)。nm23,mdm2,p185,p21,p53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9/13),30.8%(12/39),61.5%(8/13),25.6%(10/39),38.5%(5/13),15.4%(6/39);23.1%(3/13),10.3%(4/29),46.2%(6/13),20.5%(8/39)。nm23,mdm2表达与GCT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3,0.018),而p185,p21,p53的阳性表达与GCT复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m23,mdm2,p185,p21及p53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无关,而nm23,mdm2的表达与其复发有关。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复发
  • 简介:<正>p27kipl是近年发现的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诱导分化等作用的抑癌因子。本文就有关膀胱癌中p27kipl蛋白表达及抑癌作用进行综述。1p27kipl基因及其蛋白1994年,Polyak等在转化生长因子β和经细胞接触处理的生长抑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热稳定蛋白,该蛋白能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复合物(cyclin-CDK)紧密结合,抑制CDK的活性,称为p27kipl。p27基因定位于人12号染色体的p12.0~

  • 标签: p27kipl基因 膀胱癌 抑癌因子 蛋白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川崎病(KD)冠状动脉炎的鼠动物模型,观察小鼠冠状动脉损伤(CAL)p53、p21蛋白基因表达及意义。方法将48只川崎病冠状动脉炎小鼠分为实验组(KD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p53、p21蛋白基因表达。结果p53及p2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的胞质中均为弱阳性(±)表达(为无意义表达),在KD实验组心肌细胞的胞质中均为中度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崎病CAL的发病与p53、p21蛋白过度表达密切相关,p53、p21蛋白是导致川崎病CAL病理变化的重要风险易感因子。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小鼠 p53蛋白 p21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63、p16、ki-67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开展宫颈活检的124例研究对象,按病情分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18例,CINⅠ组25例,CINⅡ组35例,CINⅢ组46例,另选取同期到院正常宫颈粘膜上皮3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p63、p16、ki-67检测,记录五组p16、p63、ki-67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程度。结果对照组的p16、p63、ki-67无阳性表达,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及各CIN的三种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CINⅢ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的三种抗体阳性最高。p16、p63、ki-67在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加,且与CIN分级呈正相关。结论p16、p63、ki-67联合筛查有助于进一步筛查CIN和宫颈癌,并可对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p63 p16 ki-67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p27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胃癌及正常胃粘膜中p27蛋白表达。结果p27在胃癌中高表达,为31.3%(20/64),与正常胃粘膜组织100%(10/1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p27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抑制作用,p27蛋白低表达的胃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

  • 标签: 胃癌 P27蛋白 低表达 正常 淋巴结转移 胃粘膜组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