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3DCT、螺旋CT能全面、清晰显示肝内血管立体图像,而且3DCT显示的肝内血管活灵活现,酷似标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在血管内特殊的流动效应成像,方法多、无创伤,显示肝内血管的干、支配布。我们利用从医学采取集的MRA、3DCT影像图资料,对楚雄地区彝族肝内A、VR的配布调查,以期达到对肝内A、门V分布得到更广泛、更翔实的数据,DSA动脉血管造影可显示肝A和肝门静脉并行的“双血管”造影,调查肝内动脉和肝门静脉影像干、叶、段支形态、位置、行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翔实肝内血管配布依据。

  • 标签: 肝V 肝门静脉 肝动脉 肝管
  • 简介:指端缺损是指伸肌腱止点以远,涉及指腹、甲床、指骨的损伤.1935年,Tranquilli-Lealli首先用掌侧V-Y推进皮瓣行指端小范围缺损修复.1947年Kutler用双侧V-Y推进皮瓣修复同样的缺损,两者原理及适应证相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999年1月~2003年1月用此两种治疗方法的体会作一分析.

  • 标签: 指端缺损 2003年1月 推进皮瓣修复 1947年 1999年 指伸肌腱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静脉转流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及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的11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采用V-V ECMO联合CRRT及机械通气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精心护理并规范维护各大型治疗仪器,积极观察分析并提前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护理效果及患者结局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在机械通气后行ECMO联合CRRT治疗,动脉血氧分压显著提升,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显著改善并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恢复。白细胞水平下降且伴有淋巴细胞水平的恢复,炎症指标如白细胞介素-6和C 反应蛋白等水平显著降低。其中,8例患者治疗康复出院,3例患者死亡。结论:ECMO联合CRRT及机械通气治疗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专业且精心的护理对于提高危重型COVID-19患者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机械通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护理
  • 简介:我院自2003年8月-2006年12月应用V—Y皮瓣推移术治疗指端损伤49例61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9例61指,男35例42指,女14例19指,年龄11~66岁,平均28岁。拇指18指,食指19指,中指11指,环指7指,小指6指。其中拇、食、中指均受伤者1例;拇、食指均受伤者2例:食、中指均受伤者4例;食、中、环指均受伤者1例。

  • 标签: 指端损伤 推移术 治疗 皮瓣 受伤者 环指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肾脏病(ESRD)最常见的替代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充分的透析是延长血透患者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患者数量的增多,准确及时地评价血液透析的充分性越来越重要。故如何评价透析的充分性并制定出最佳的透析方案,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Kt/V是目前量化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的首选指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测量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Kt/V方法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尿素清除指数(Kt/V) 透析充分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青霉素V钾从原粉到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发酵工艺、提炼工艺及青霉素V钾制片中水分和有关物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青霉素V钾在半合成抗生素生产中的发展优势,并对青霉素V钾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青霉素V钾 质量控制 发酵 提炼 水分 有关物质 应用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V-A 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的发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V-A ECMO患者下肢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监测与评估方法以及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V-A ECMO 下肢缺血 发病机制 监测与评估 护理措施
  • 简介:  尿素清除分数Kt/V是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由Daugirdas公式,即Kt/V=-ln(R-0.008t)+(4-3.5R)×UF/W计算而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抽取患者透析前、透析后血标本检测血尿素氮,患者不易接受.且计算公式复杂,限制了该公式的普及运用,导致临床上对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缺少实质性的依据.本中心运用BiotrackHM3000尿素监测仪检测患者的Kt/V,结果发现:使用尿素监测仪检测的患者的Kt/V值与Daugirdas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关性好,而且不需抽血,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应用 尿素监测仪 检测临床
  • 简介:利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左前分支阻滞(LAFB)时主要根据额面心电轴左偏和肢体导联上QRS波群的形态,对LAFB在胸导联上的表现往往被忽视。本文对100例LAFB的心电图Sv5与非LAFB的心电图进行配对研究,以评价Sv5改变对LAFB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左前分支阻滞 Sv5变化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矫正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47例58个手指进行了该手术,即指间关节横纹处横切口,松解关节囊,以横切口为底边做两个相对的“V”字切口,将两“V”底边缝合,手法矫正手指呈伸直位,再缝合“V”边缘则形成V-Y皮瓣。结果全部病例手指可伸直180。,伸屈正常,感觉良好。结果本法是矫正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较好方法,简单易行,无需植皮,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屈曲挛缩 关节 皮瓣 手指 横切口 矫正
  • 简介:摘要陈鼎祺主任医师幼承家学,后从师蒲辅周先生,从医7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科、妇科、儿科及疑难杂症,尤擅心脑血管疾病。本文总结其在临床随病、随证及随症临床应用组药情况,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名老中医经验 陈鼎祺 组药
  • 简介:目的:探讨测定血清可溶性CD44v6含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反应法(ELISA法)测定75例NSCLC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的含量。结果:NSCLC患者血清sCD44v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腺癌、鳞癌、鳞腺混合癌3组之间sCD44v6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肺癌分期相关,Ⅲ、Ⅳ期患者血清sCD44v6的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01,P〈0.01)。结论:血清sCD44v6与肺癌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NSCLC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并可作为监测病情进展、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黏附分子CD44 ELISA法 检测意义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工人,过去因患病曾注射过青霉素。1h前因咽痛不适,在家自服青霉素V钾片3片,20min后感到头疼、恶心、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继而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家人急呼“120”。急救中心的医生赶到现场后,给非那根50mg肌注,送来我院后查:病人神志不清、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呈点头状呼吸、口唇紫绀、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脉搏0、血压0。全身皮肤可见数个蚕豆粒样大的红色皮疹、心音听不清,肺(-)、腹(-)、四肢末端青紫。

  • 标签: 青霉素V钾片 过敏性休克 呼吸困难 病例报告 急救中心 神志不清
  • 简介:1997年5月~2002年9月,我们对手指末节部分软组织或伴末节指骨部分缺损、指骨残端外露的病例,急诊应用带指动脉、神经蒂V-Y推进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临床共修复23例31指,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指动脉 神经蒂 V-Y推进皮瓣 修复 手指末节创面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V-Y皮瓣推进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指动脉、神经为蒂的双侧V-Y皮瓣推进修复指端缺损56例63指,其中食指25指,中指26指,环指12指.结果修复手指全部成活,随访3~14个月,按TAM法评定优良率达95%.结论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指端缺损 V—Y皮瓣 推进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FV基因突变(FVL)导致的高凝状态与炎症性肺损伤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8周龄雄性C57BI/6J野生型小鼠(WT)、纯合子FvL转基因小鼠(FVQ/0)和杂合子FvL转基因小鼠(FV^Q/+)小鼠,分为博来霉素(BLE)处理组和磷酸缓冲盐水(PBS)处理组,分别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0.0375U/50μl或PBS50μl,每组6只。3周后,处死小鼠,取出肺脏标本,行病理、免疫组化和羟脯氨酸浓度测定。结果(1)博莱霉素组中FV^Q/+和FV^Q/Q转基因小鼠组的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分别为(35.3±4.4)μg/mg和(36.04±7.2)μg/mg总蛋白)较WT组(26.2±6.0)μg/mg总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生理盐水组中WT、FV^Q/Q和FV^Q/+转基因小鼠组间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无差异。(2)博莱霉素处理的WT、FV^Q/Q和FV^Q/+各组小鼠肺实质内均有大量的兰色纤维生成,其中FV^Q/Q和FV^Q/+组的胶原纤维明显较WT小鼠为多。(3)博莱霉素处理各组小鼠肺间质及肺泡腔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红染的纤维蛋白(原)存在,其中FV^Q/0和FV^Q/+组的纤维蛋白(原)沉积明显较WT小鼠为多。结论V因子基因突变与小鼠肺间质纤维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V因子基因突变导致的肺内纤维蛋白(原)沉积增加可能是继发肺部炎症反应后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凝血活性的方法可能对限制继发肺部炎症反应后发生的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转基因小鼠 博莱霉素 基因突变 纤维蛋白 肺间质纤维化 鼠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