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接受中药联合揿针治疗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选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我院的124例PHN病人,随机将其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按西中药进行治疗,观察组病人采用中药联合揿针加用揿针进行医治。对两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揿针治疗PHN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症状,减少不良反应,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网络通信效能的建模仿真是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warfare,NCW)信息增值链条仿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HLA(highlevelarchitecture)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中进行NCW信息网络的建模仿真,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实现途径。本文通过对网络中信息传递过程的分析,分别给出了两种仿真途径的通信模型组成和仿真实现逻辑。对于"分散式"通信仿真,引入了多个功能函数对消息的各个处理流程及通信链路性能进行功能性建模;借助网络仿真工具构建NCW跨层的网络通信协议栈模型,从而实现NCW虚拟战场"集中式"通信仿真。这两种仿真途径的逻辑实现方法为在HLA分布式虚拟战场中进行NCW通信仿真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对NCW网络化信息增值的效果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简介:背景:研究显示,速滑运动员国际级健将组表现出较国家健将组更合理的关节肌力特征;另一项研究还显示,力量指标与成绩高度相关,说明速滑运动员的下肢关节肌力特征与专项竞技能力密切相关。目的:研究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下肢关节等速肌力特征,为运动员改进训练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揭示项目特征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对中国4名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分别编号为1,2,3,4,均为国际健将)下肢髋、膝、踝3个关节进行向心等速测试。正式测试前,运动员在各测试角速度下进行3次亚极限强度的适应性练习,间隔2min后开始正式测试。在参考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将测试角速度定为低速60(°)/s和高速180(°)/s。低速重复5次,高速重复7次,屈伸循环进行,不同速度间隔5min,各速度屈伸阶段均取最高值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①高、低速测试间,踝关节及膝关节各数据有良好对应关系,但髋关节没有;②踝、膝关节峰力矩随速度增长下降,平均功率随速度增长而增长;③速度对踝、膝关节肌力比有影响,但对髋关节没有;速度对峰力矩角影响较小;④运动员2屈、伸肌表现均较好;运动员1左、右腿平衡性有待提高;运动员3踝关节肌力发展较好,但膝、髋关节伸肌群速度力量有待提高;运动员4膝关节肌力发展较好,但踝、髋关节伸肌群速度力量有待提高;⑤中国优秀运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得到全面发展,但髋关节较差;优秀运动员峰力矩更大,肌力比有专项特征,左、右腿膝关节峰力矩平衡性较好,峰力矩角稳定,且符合专项特征,优秀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肌力具有共性特征,但应重视其髋部肌群肌力的全面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R0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上下切缘距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81例,分析上下切缘距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的关系。比较不同上下切缘距离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上切缘距离增大与肿瘤大小〉5cm、TNM分期、肿瘤部位、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下切缘距离与肿瘤大小〉5cm、有血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上切缘≤3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显著的高于上切缘〉3cm的患者的46个月(P〈0.001);下切缘≤3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显著高于下切缘〉3cm的患者的44个月(P〈0.001)。结论:胃癌术后上下切缘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显著相关,上下切缘〉3cm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上下切缘≤5cm者。
简介:背景:在髌股关节不稳患者中,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TT-TG)是指导临床行胫骨结节内移术的标准.然而,TT-TG距离没有准确的描述胫骨结节外移的程度.目的:研究定位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胫骨结节位置的新方法—胫骨结节-后十字韧带距离(TT-PCL)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其和TT-TG距离的优缺点.方法:应用CT及MRI分析20例髌股关节不稳患者和20例无脱位患者的TT-TG值及TT-PCL值.将TT-PCL距离定义为胫骨结节中点与后十字韧带内侧边界之间的距离.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TT-PCL距离的统计学差异.结果:TT-TG距离和TT-PCL距离对诊断髌股关节不稳具有重要意义.对照组TT-TG距离(13.025±4.084)mm和观察组TT-TG距离(18.405±2.78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6,P<0.001).对照组TT-PCL距离(17.965±3.727)mm和观察组TT-PCL距离(21.995±4.56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7,P<0.001).结论:TT-TG距离和TT-PCL距离对诊断髌股关节不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MRI测量TT-PCL距离的方法,可用来评价胫骨结节相对外移程度,为临床上胫骨结节内移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植入Ⅰ^125粒子近距离放疗辅助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A组(n=22)术中于肿瘤浸润或可能复发转移部位植入Ⅰ^125粒子,常规化疗6个周期,B组(n=23)术后以45~50Gy外放射治疗5周后常规化疗6个周期。两组化疗方案相同(FOLFOX方案)。术后随访12~5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肛门控便功能、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皮肤放射性损伤等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肛门控便功能、吻合口狭窄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中植入Ⅰ^125粒子近距离放疗可明显降低因外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控便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有效预防直肠癌的复发,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世界范围内食管癌致死例数在所有癌症致死例数中位于第6位,我国食管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均占全球的一半,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以我国最高。我国男性发病率为229/10万,女性为105/10万,食管癌死亡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4位。放射治疗为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有效选择。但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及未控常常导致治疗失败,且复发后再程放疗效果不佳。挽救性手术因为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高开展较少。腔内近距离放疗具有无创、局部放射剂量高和周围组织影响小的特点,可有效控制局部肿瘤。腔内近距离放疗多数情况下为食管癌外照射的补充,也可单独用于食管癌复发的挽救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行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的临床资料,为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