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眩晕的发作形式复杂多样,耳石症与颈性眩晕是常见原因,患者及医务人员对眩晕进行初步判断,对疾病的诊治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眩晕的发作形式复杂多样,耳石症与颈性眩晕是常见原因,患者及医务人员对眩晕进行初步判断,对疾病的诊治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对耳石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眩晕障碍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2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BPPV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症状,随机分为试验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予以常规院外随访,试验组予以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的心理状态、残余症状及眩晕障碍。结果:干预1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各因子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各症状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对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实施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其残余症状,降低眩晕造成的障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复位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34例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眩晕症状评分为(0.61±0.25),显著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对患者眩晕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在本院收入治疗的耳石症患者中筛选80例参与研究,其就诊和治疗时间均在2021年7月—2023年2月。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前庭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DHI中功能评分、躯体评分、情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对患者眩晕程度的改善作用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半规管耳石症致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研究手法复位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59例半规管耳石症致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80例患者,施行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同样纳入79例患者,行手法复位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cy、hs-CRP以及血小板聚集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cy、hs-CRP以及血小板聚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半规管耳石症致前庭周围性眩晕在缓解眩晕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在耳石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对比试验,选取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进行耳石症治疗的患者共计68例,按照前来治疗的顺序将其安排入组,随机分为仅进行手法复位的手法组和联合药物治疗的联合组,各34例。分别对两组的在治疗前后眩晕障碍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在眩晕障碍情况方面,两组在治疗实施前的评分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而在治疗完成后两组的评分均相对于之前有较为明显降低,并且联合组具有更明显的下降幅度和更低的最终得分(P<0.05)。在疗效方面,联合组治疗97.06%的有效率相对于手法组治疗的82.35%有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针对耳石症的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和药物联合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从而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耳石复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6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为药物治疗、耳石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学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各项血液学指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结论 将耳石复位治疗方案应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以及血液学指标,确保取得最佳疗效。
简介:摘要: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症。绝大多数人,一生均经历此症。Smith(1993)报道占门诊常见症状之第3位,Brown(1993)报道占第2位。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65岁以上的老人眩晕发病率男性及女性分别达39%和57%;该病占老年门诊的81-9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脱落症,是眩晕门诊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约占眩晕类疾病的17-23%。目前对于BPPV的治疗,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的主流方法。但是BPPV引起的眩晕,以及因眩晕诱发的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对于上述症状的治疗、与缓解也是BPPV疾病治疗的一个重点内容。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能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内病理性钙超载而造成的细胞损害。主要作用是缓解血管痉挛,以及前庭抑制作用,能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循环。在耳石手法复位基础上,按制定方案,联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从而更有效的治愈BPPV引起的眩晕及其并发症状。本课题组曾对比单纯复位与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BPPV引起的眩晕(包括眩晕诱发的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症状的疗效,本文的目的旨在观察单纯复位与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BPPV引起的眩晕及其并发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