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胬肉切除治疗,观察组进行联合结膜移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翼状胬肉治疗中采用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胬肉切除 结膜瓣移植术 翼状胬肉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翼状胬肉时应用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和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绷带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58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和实验组(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绷带镜治疗),每组29例。对比眼刺激症状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1天后差别并不明显(P>0.05);治疗3天和1周后实验组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绷带镜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刺激症状,提升舒适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自体结膜瓣移植 绷带镜治疗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病灶切除联合结膜遮盖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3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深层角膜溃疡患者,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对参照组患者应用了病灶切除手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了病灶切除联合结膜遮盖治疗方式,随后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视力上升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视力上升情况更加明显,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切除联合结膜遮盖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深层角膜溃疡,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部分患者的视力还会得到提高。

  • 标签: 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 单纯疱疹病毒性深层角膜溃疡 效果
  • 简介: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刺激结膜翼状增生所致,一般无需处理.但如果累及角膜造成角膜牵拉而引起视力下降,则需进行积极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治疗,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往往因残留胬肉组织而引起复发.故要防止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问题,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手术时角膜表面及结膜下胬肉组织的彻底清除[1-3].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进行手术改良,较好地防止了胬肉的术后复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膜瓣转移 翼状胬肉 手术治疗 地卡因 泰利必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羊膜移植与结膜遮盖角膜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情况。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收治的角膜溃疡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被分为观察组(羊膜移植组)40例和对照组(结膜遮盖组)40例。结果观察组角膜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整体效率明显是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羊膜移植可以控制炎性细胞因子,促进角膜溃疡细胞衰亡,体现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本院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羊膜移植 结膜瓣遮盖 角膜溃疡
  • 简介:临床上时常遇到药物疗效欠佳或反复发作的角膜溃疡,对单纯药物治疗不敏感,迁延不愈易形成角膜穿孔,甚至眼内容物脱出,终至失明[1]。及时选取有效治疗方法防止溃疡穿孔非常重要。

  • 标签: 结膜瓣覆盖术 自体血清 角膜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翼状胬肉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中筛选研究样本,样本总数为40例,时间节点为2020.04-2022.12。将其进行1-40号编号,前20号归入参照组并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后20号归入联合组并在前组情况下增加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治疗。对二组治疗后的预后恢复时间、眼部不适症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参照组数据比较,联合组治疗后的预后恢复时间更短、眼部不适症状评分更低(P<0.05)。与参照组数据比较,联合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联合式运用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治疗中,可缩短预后恢复时间,减轻眼部不适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术 预后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月形结膜切除与巩膜浅层烧灼联合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效果。方法:选取 72例结膜松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入院接受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 34例,观察组 38例。予以常规组新月形结膜切除治疗;予以观察组新月形结膜切除与巩膜浅层烧灼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1周、 1个月、 3个月患者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值以及泪河高度。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值以及泪河高度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值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泪河高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采用新月形结膜切除与巩膜浅层烧灼联合治疗后,患者的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值以及泪河高度均得到了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新月形结膜切除 新月形结膜切除 结膜松弛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膜遮盖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导致角膜穿孔的疗效,探讨结膜遮盖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导致角膜穿孔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3月到2015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7例SJS致角膜穿孔的患者采用结膜遮盖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定期进行复诊和随访,记录患者的视力情况、角膜溃疡愈合情况、结膜组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8年,7例患者均保存了眼球;2例患者术后视力为光感和手动外,其余患者视力为0.1~0.4;7例患者结膜组织均生长良好,角膜溃疡均愈合良好;7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再次角膜溃疡或溶解以及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结膜遮盖是治疗SJS致角膜穿孔的一种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

  • 标签: 结膜瓣遮盖,Stevens-Johnson综合征,角膜穿孔,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大骨减压和常规骨开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用标准大骨减压与常规骨开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3.33%,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不同时间段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标准大骨减压与常规骨开颅,其标准大骨减压具有良好的预后,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关键词标准大骨减压;常规骨开颅;重型颅脑损伤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跟部皮修复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固定支架的应用。方法选取7例我科行足跟部皮修复的患者,对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7例患者皮均成活,围期护理至关重要,外固定支架应用效果良好。结论外固定支架的应用能有效的改善术后皮受压等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足跟皮修复术后的护理中。

  • 标签: 足跟皮瓣 护理 外固定支架
  • 简介:目的单纯假体植入隆鼻只能增加鼻梁高度,很难改善鼻尖上翘,探讨采用鼻尖鼻小柱推进行鼻尖延长的效果。方法57例鼻梁低平伴鼻尖上翘患者,采用鼻外切口开放式入路,鼻尖鼻小柱向鼻尖推进使皮肤软组织松解,采用自体耳廓软骨鼻尖移植和人工复合型材料植入,进行鼻尖延长整形。结果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鼻尖平均延长5.2mm,术后效果满意。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发现瘢痕隐蔽,鼻外形美观,鼻、面关系协调,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鼻尖鼻小柱推进可有效延长鼻尖,是改善鼻梁低平伴鼻尖上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鼻尖 上翘 鼻尖鼻小柱瓣 鼻尖延长 耳廓软骨
  • 简介:二尖反流的治疗方法包括二尖置换与二尖修复成形,由于二尖置换需要抗凝,存在血栓栓塞、溶血、感染等不足,而二尖修复成形能完整地保留自体二尖及其下结构。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且患者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二尖置换,故二尖修复成形成为治疗二尖反流的首选方案,且近年来手术比例有上升趋势。现对此综述如下。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修复成形术 二尖瓣反流 治疗方法 左心室功能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骨开颅和标准大骨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开颅的手术方案,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大骨减压的手术方案,对两组患者术后第 7天颅内压降低幅度、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 7天颅内压降低幅度更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预后良好率更高,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临床对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案,宜选择标准大骨减压,其对患者颅内高压有显著降低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开颅术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标准大骨减压与常规去骨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选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接受标准大骨减压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去骨减压治疗。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术后48h实验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一个月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