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肠癌系膜淋巴结(LN)大小、分布、转移及微转移规律。方法对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直肠癌标本用LN显示液处理,切取的LN以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本组31例548枚LN,27例(87.1%)153枚(27.9%)NL发现转移.其中,直径小于.05cmLN366枚(66.8%),转移91枚(59.5%).转移病例中,后壁直肠癌19例,78枚LN转移,75枚沿直肠上动脉分布.侧壁直肠癌12例,75枚LN转移,同侧直肠上动脉分支、直肠中动脉旁转移37和8枚,对侧分别为9和0枚。结论直肠癌大部分转移LN直径小于0.5cm,主要分布于直肠上动脉旁.LN转移与肿瘤方位有关,后壁癌可同时沿肿瘤两侧系膜扩散,侧壁癌以同侧LN受累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诊断情况。方法:对2019年5月-2022年5月尸检的30例心源性猝死死亡案例进行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回顾分析诊断实际情况。结果:冠心病和心肌病为心源性猝死最多见原因,心源性猝死死者中男性较多,30岁到59岁较多,11月份例数较多,主要发生在监管场所,诊所以及乡镇卫生院等地方。14例冠心病猝死中I级1(7.14%)例,II级3(21.43%)例,III级4(28.57%)例,IV级6(42.86%)例。镜检能够显示纤维组织增生和陈旧性瘢痕形成。结论:通过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能够明确死亡原因,减少医疗纠纷,死亡猜忌,同时还能及时排除家族病例,值得重视和采纳。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解析感染性疾病病理机制中的关键作用。病理学主要通过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帮助理解感染如何影响机体。而病理生理学则侧重于功能和代谢变化,从生理过程的角度揭示疾病的发展机制。在研究感染性疾病时,两学科常交叉结合,通过分析病原体引起的免疫反应、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以及这些变化导致的临床症状,以揭示疾病的全貌。这种综合理解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发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多发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布、T/M分期、胸膜侵袭、淋巴/血管浸润等情况。结果:多原发肺腺癌(MPLA)组和肺内转移组(IM)病人的年龄、性别等临床特征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膜侵袭、淋巴/血管浸润等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M分期方面,肺内转移组T3分期的病人数量高于其他分期(P<0.05)。结论:相关病人在T/M分期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及病理性特点,为猝死的防治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所在司法鉴定中心于2015-2020年尸体检验的165例猝死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猝死案例的性别、年龄、发病到死亡时间、好发时节、死亡原因及诱因的分布规律。结果: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上,35岁~55岁是猝死高发年龄段;发病后6h内死亡率最高;好发季节按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春、夏、冬、秋。导致猝死的疾病从高到低依次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不明原因等;猝死诱因主要是长期卧床突然变更体位、劳累、运动、怀孕、产后、醉酒等原因。结论:法医应当重点防治中年男性的不明原因猝死。
简介:摘要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医学教育方面,合理的教学体系仍然是教学人员关注的焦点。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应该使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手段,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与现代医学教育相结合,本文根据目前病理生理学教育的实际,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倡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使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希望本文提及的改革建议对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