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智齿,也称为第三磨牙,是人类口腔中最后一组萌出的牙齿,通常在17至25岁之间长出。由于其生长位置靠后,智齿经常缺乏足够的生长空间,容易导致一系列口腔问题,如牙齿拥挤,龋齿,牙龈炎等。许多人需要通过拔除智齿来预防或解决这些问题。智齿拔除并非总是必要,正确的拔除时机和术后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智齿拔除的最佳时机及术后护理的关键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拔除智齿后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产妇不同时机实施产后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50例产妇分成三组,50例对照组、50例早期康复组、50例中期康复组。给予对照组普通护理;给予早期康复组个体化护理;产后8-10周,给予中期康复组个体化盆底康复。对比三组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 护理前后比较,早期康复组、中期康复组的盆底静息压水平、盆底收缩压水平、I类肌纤维的持续时间以及I类肌纤维收缩数显著提升(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时机及效果。方法 于我院2022年8月23日~2023年10月24日期间内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术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术后康复护理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康复护理实施对泌尿外科患者治疗后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抽选80例泌尿外科患者行对比性护理研究,术前随机划分患者组别(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4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基于时机理论的康复护理(观察组)。统计分析:术后VAS、SAS、SDS评分;术后3月内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经研究用护理方案干预后VAS评分,SAS、SDS评分及术后3月内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6.82%)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术后配合基于时机理论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受及情绪健康,控制临床相关并发症风险,效果确切。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手术麻醉前导尿,观察组在手术室麻醉成功后导尿,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导尿前、导尿中的血压、心率及一次导尿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时,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导尿前、导尿时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导尿前、导尿时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导尿成功率(96.7%)高于对照组(86.7%)(P〈0.01)。结论在麻醉成功后是手术患者导尿最佳时机。手术患者麻醉后留置导尿较麻醉前生理反应小,提高一次导尿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时机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护理的产后康复期病患76例,通过电脑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中期组及早期组,每组均38例。中期组病患在产后8-10周开始接受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早期组病患在产后6-8周开始接受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患的相关肌纤维指标参数。结果:早期组病患的相关肌纤维指标参数均显著优于中期组病患的相关肌纤维指标参数,比对数据具备差异性统计区别(P<0.05)。结论:早期实施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更利于改善盆底肌力水平,促进肌纤维的恢复,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地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健康产妇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观察组于产后6w进行,对照组于产后9w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肌力指数为(4.38±0.65)、盆底I级肌纤维疲劳指数为(-0.04±0.01)、盆底II级肌纤维疲劳指数为(0.02±0.01),而对照组肌力指数为(2.73±0.34)、盆底I级肌纤维疲劳指数为(-0.08±0.02)、盆底II级肌纤维疲劳指数为(0.06±0.03),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好,且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机的个体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影响显著,而产后早期,即3-4w进行相应护理后,产妇盆底功能恢复良好,且能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20例前置胎盘并发产时出血患者临床手术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胎盘娩出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治疗,栓塞成功13例,平均出血量为33~54ml;失败2例,原因为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出血性休克,行介入栓塞治疗时已并发弥漫性多发性的血管内凝血,介入治疗失败后实施子宫切除均存活。5例术前B超显示胎盘植入情况较重,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行剖宫产手术,术前先行置管,待胎儿分娩后胎盘娩出前行介入栓塞治疗,均未切除子宫,子宫保留完好,平均出血量2120ml。两组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介入治疗具有效率高、创伤小、完好保留子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前置胎盘临床治疗,对介入时机进行优化采用预先置管的方法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