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PCASL)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后循环缺血(PCI)评价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临床和影像确诊PCI,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5例、脑梗死21例,患者均行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MRA、3D-PCASL检查。评价脑灌注状况与血管关系。结果15例TIA患者中有10例3D-PCASL灌注图显示患侧脑血流(cerebralbloodflow,CBF)为低灌注,占67%,5例为灌注正常,占33%。10例血管不规则狭窄供血分布区有8例灌注异常相一致,占53%;21例脑梗死患者中3D-PCASL灌注图均显示异常,其中患侧CBF为低灌注,占86%,3例为高灌注,占14%。18例血管不规则狭窄供血分布区有17例灌注异常,占81%。结论3D-PCASL与MRA联合应用评价PCI分布情况、异常灌注区与责任血管基本相一致,特别是TIA早期诊断,是预防、减少或延迟脑梗死发生在最佳时机。3D-PCASL和MRA联合应用对PCI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CEA、NSE、CA125、CYFRA21-1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肺癌组、肺部良性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电化学发光法分析,测定其浓度。结果肺癌组与肺良性病变组、健康体检组血清肿瘤标记物CEA、NSE、CA125、CYFRA21-1均有显著差异;CEA、CYFRA21-1、NSE分别是腺癌、鳞癌、小细胞癌敏感的血清肿瘤标志物;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肺癌诊断敏感性。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stromalcells,hBMSCs)共培养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影响,以评价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制备两种粒径(6nm和200nm)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h加入。检测纳米磁铁颗粒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及加入方式对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hBMSCs和6nm粒径的铁颗粒共培养时能保持较好的ALP活性表达,而200nm粒径的铁颗粒显著降低了hBMSCs的ALP活性。结论6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和hBMSCs共培养时,对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诱导能力没有影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示踪。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荧光标记法在医院环境清洁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的60个房间,按照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个病房。普通组病房接受常规质量评估,观察组接受荧光标记法进行质量评估。比较两组病房干预后的病床、床头柜、输液杆、地面等主要设施的清洁程度,同时比较荧光标记法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病房的病床、床头柜、输液杆、地面等主要设施清洁质量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组(allP<0.05),且荧光标记法的检验结果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明显意义(X2=0.92,P=0.34)、(X2=0.08,P=0.78)。结论荧光标记法干预可明显提高医院环境的清洁质量,减少病房的细菌病毒数量,且结果评测价值可信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视胃癌和结直肠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48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列为研究组;选择同时间段内来我院治疗的53例良性胃病和良性结直肠疾病患者,列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的表达水平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CEA与CA199的阳性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胃癌和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良好,为临床诊断疾病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00例细菌感染体作为研究对象,胶体金颗粒制备使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标记抗体使用Ecoli0157单克隆抗体,Ecoli0157单克隆抗体的包被载体使用硝酸纤维膜,并制成GICA的检测条,检测条上金标记抗体和标本中的Ecoli0157结合后,应利用硝酸纤维膜的层析作用移动,直至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可见红色条带,检测结束后,对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的灵敏度、检测条阳性率进行观察。结果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的灵敏度为103cfu/ml,检测条阳性份数共50份,其中包括30例大肠杆菌0157阳性标本,另20例经标本鉴定疑似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结论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判断的优点,可对标本进行快速的筛查,适合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与年轻人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63例年轻结直肠癌和对应的16例腺瘤组织中β连接素(βcatenin)、hMSH2、hMLH1和P53蛋白表达和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肿瘤的Dukes分期,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在63例年轻CRC中,肿瘤组织的DNA倍性与患者的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非整倍体DNA含量的肿瘤,80.8%发生在DukesC或D期的CRC.P53蛋白的过度表达(76.0%)也倾向于浸润晚期的肿瘤;而hMSH2或hMLH1蛋白丢失的肿瘤70.0%是浸润早期的CRC.在16例配对的年轻结直肠腺癌和腺瘤组织中,βcatenin和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例βcatenin核浆聚集的CRC中,其对应的腺瘤有5例同时出现βcatenin的核浆聚集;丢失了hMSH2或hMLH1蛋白的3例CRC,其对应的3例腺瘤均丢失相应MMR蛋白.结论βcatenin和MMR蛋白hMSH2,hMLH1可以作为年轻CRC早期诊断中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而肿瘤的DNA倍性和P53蛋白表达是患者临床分期中有用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