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保留外旋诸肌的临床研究。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经改良的后外侧入路并保留外旋诸肌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56例,其中新鲜骨折51例,陈旧性骨折5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70~95岁,平均81岁,出院后定期随访,根据体格检查、复查X线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患髋活动范围评估其疗效。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均为第3天可以下床功能练习,3周后基本行走自如,无疼痛不适;X线片检查均未发现假体结构改变如人工柄断裂、松动、下沉及周围骨折。根据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为80~90分,平均85分;优30例,良24例,可2例,优良率96%,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均采用髋关节改良的后外侧切口,于下仔肌下方顺肌纤维方向纵行劈开并牵向后上方,保护外旋诸肌,呈“T”字切开关节囊,取出断裂股骨头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结论改良的后外侧切口保留外旋诸肌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能保持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维持术后髋关节稳定,允许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重建了人体正常关节结构和保留了外旋功能不被破坏,避免了术后脱位及卧床时间过久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疗效满意,手术方法简便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值得临床上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7.8岁,并进行随访、评估及分析。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体系(AOFAS)对疼痛、功能、形态进行评分。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7-52个月,平均2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8-16周,平均13.9周。AOFAS评分66-100分,平均89.3分,优(90-100分)24例,良(80-〈90分)6例,中(70-〈80分)2例,差(〈70分)1例,优良率90.9%。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骨质条件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Ⅳ型的踝关节骨折,能够达到踝关节的解剖复位,最大程度的恢复踝关节功能。钢板及螺钉均可用于固定后踝,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9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II度骨折治疗优良率为92.9%,与观察组的9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III度和IV度骨折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II和IV度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骨折程度选择手术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在45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后外侧入路对外、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获随访1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优25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6.7%.结论后外侧入路可以为外、后踝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具有解剖简单,固定可靠,直视下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4-02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肘管综合征及上臂尺神经离断的患者采取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方法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严重肘管综合征及上臂尺神经离断的患者进行分组,40例常规组(神经外膜吻合手术及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方法)、40例研究组(神经外膜吻合手术及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方法外加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方法)。观察分析组间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差异明显可见(P
简介:摘要目的对灵凡续骨散在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切开钛板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兼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减轻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判定标准评分。比较平均住院日及术后两年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86.7±6.8)疼痛、肿胀及活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32.4±9.5),平均住院日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9个月与18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灵凡续骨散辅助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效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值得推荐!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保守治疗法与手术治疗法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取 2013 年 1 月~ 2016 年 9 月收治的 120 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Ⅱ型骨折患者 Mazur 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观察组Ⅳ型、Ⅲ型骨折患者的 Mazur 评分高于对照组。 结论: Ⅱ型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保守疗法的效果显著, Ⅳ型、Ⅲ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固定位置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8.01收治的68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Mazur踝关节评分为(90.5±3.4)分,对照组患者Mazur踝关节评分为(78.5±3.1)分,相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疗效显著,建议应用在临床中。
简介:目的:为临床眼外肌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固定成人尸体头颅15个,经低温冷冻后,利用MJ-346B型电动带锯做眼眶连续冠状断层(层厚0.5cm,锯耗0.1cm),观测眶尖至眼球后极5个连续层面上眼外肌的宽、厚、断面面积及其与视神经、眶壁的位置关系。结果:眼外肌厚、断面面积最大值均分布于眶的第3或第4层面,眼外肌断面面积之和的最大值在第4层面,其面积和平均为128.54mm^2,而第3层面眼外肌断面面积之和占眶断面面积的比例最大,平均占29%;内直肌与上斜肌、视神经的距离最近,因而其毗邻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内直肌的病理性肥大对视神经的压迫更为直接;当多条眼外肌同时肥大时,第3层面的影像表现更能反映眼外肌对视神经的压迫程度;还可通过眶断面影像上的几个简便测量来评估眼型Graves病人发生视神经病变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6月到 2017年 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 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0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措施,给予试验组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影像学疗效和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对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影像学疗效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 P< 0.05。治疗后踝关节功能及症状评分比较试验组优良率更高,数据对比 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数据对比 P> 0.05。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较保守治疗更优,能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21.07~2023.03时间段,本院30例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样本,区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15例患者,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治疗,实验组15例患者,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统计:(1)手术及康复指标;(2)踝关节功能评分;(3)生活质量评分;(4)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施行内固定术治疗措施后,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值改善更优(P<0.05)。结论: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对比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理想,全面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发生,应用价值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