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制药制剂车间环境控制与污染防治在制药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制药制剂车间的环境控制与污染防治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制药制剂车间的环境控制要求,涵盖空气质量、温湿度控制、微生物控制等方面。接着,探讨了污染源识别与监控方法,包括设备、原材料、人员等潜在污染源的识别与防控措施。然后,详细介绍了污染防治技术与措施,具体包括空气净化系统、洁净室设计、废气废水处理技术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分析,旨在为制药制剂车间的环境控制与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本文还指出了当前制药制剂车间环境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的解剖恒定标志 ,了解颈内动、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提高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病变、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2015年 1月 ~2016年 3月,对 10具( 20侧)灌注新鲜尸头先行 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咽旁间隙等咽旁结构,然后应用内镜口内径路行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CT 图像上,咽旁间隙位于咽隐窝的外侧,呈低密度三角形,翼内肌、翼外肌、咬肌、颞肌位于咽旁间隙的外侧,呈中密度阴影,茎突位于咽旁间隙的前部阴影,咽旁间隙后部颈内动脉呈中密度阴影。解剖发现,经口进路可以良好暴露翼内肌外侧至咽上缩肌的咽旁间隙区域。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在这一解剖路径中具有关键的解剖标识作用。在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的后方,咽上缩肌的外侧能清楚的暴露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 IX-XII对颅神经。 结论 内镜口内进路咽旁间隙解剖中咽上缩肌、茎突、茎突舌肌、茎突咽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颈内动脉位于咽上缩肌的外侧,靠近咽上缩肌内侧能够保护颈内动脉。
简介:目的分析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疼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河北省赤城县妇幼保健院腹股沟疝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55±3)min;住院时间3~7d,平均(5.0±1.0)d。术后疼痛9例,其中切口疼痛7例,均发生于术后24h内,术后3d内疼痛均缓解。长期疼痛2例,分别于术后4、6个月缓解。随访3~12个月,无复发,无慢性疼痛。结论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径路的选择。方法对23例咽旁间隙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常规颈部彩超及颈部增强CT、MRI扫描。手术采用经口内径路8例,经颈侧径路14例,经颈腮腺径路1例,其中2例患者切除部分下颌骨。结果良性肿瘤19例(82.6%),恶性肿瘤4例(17.3%),肿瘤主要为腮腺和神经来源。23例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3年,恶性肿瘤中死亡2例,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1例无瘤生存至今,现大部分病例仍在随访中。结论颈部彩超及颈部增强CT、MRI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根据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及肿物的性质选择手术的径路,达到既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完整切除肿物,又能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临床意义,为颞下间隙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随机选择5例健康者(对照组)与5例成人尸头颈部(研究组)进行研究分析,详细观察颞下间隙的形状特点,进行解剖学研究,度量出其面积大小、长径大小以及横径大小。结果经过研究观察发现,颞下间隙的形状存在不规则的特点,研究组经冠图层面的面积与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是(1034.48±3.29)mm2、(10056.01±2.03)mm2,对照组经冠图层面的面积与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是(345.86±1.92)mm2、(356.64±1.74)mm2。两边的结构、颞下间隙相互对称,在面积、径长以及横径等方面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发现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能有效辨别出颞下间隙、咽旁间隙,在CT诊断等各种影像诊断中,茎突、翼外肌、翼突外(内)侧板对其具有积极的意义,解剖学研究的重要标志。结论在颞下间隙疾病的治疗中,颞下间隙断层解剖学研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临床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