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术后经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9期)、Cochrane协作网麻醉组专业协作组数据库、MEDLINE(1966-2008.9)、EMbase(1966~2008.9)、PubMed(1966~2008.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8.9)、CNKI;手工检索《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及国内外相关会议论文,收集术后经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Meta分析采用RevMan4.2.8软件。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包括5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2、4、8、12及24h几个时点,其镇痛、镇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镇痛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两组血浆芬太尼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均能得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经静脉自控镇痛避免了硬膜外穿刺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还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减少医疗费用等优点。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病例数较少,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简介:目的:观察剖宫产硬膜外麻醉L1~2和2~3两个穿刺间隙不同的给药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急诊或择期的足月产妇200人,随机分为L1~2和L2~3穿刺组各100人,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法(连硬组)和单次+连续硬膜外法(单+连硬组),对其麻醉诱导时间、诱导期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硬膜外腔出血人数、血压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连硬组与单+连硬组比较,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诱导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腔出血率、麻醉阻滞完善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L1~2和L2~3间隙单+连硬法相比较,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诱导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硬膜外麻醉选择L1~2单+连硬法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局麻药诱导量,降低硬膜外腔出血率,减少麻醉阻滞不全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两种不同穿刺切口方式的对比研究。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收入院治疗的20例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穿刺切口方式的患者,依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12例),对照组(8例),其中干预组患者采用先切口后穿刺,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先穿刺后切口的方式,对比不同穿刺切口方式在一次性隧道入口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操作痛苦评分和操作出血量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干预组患者在一次性隧道入口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NRS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等数据上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符合统计学标准(P
简介:目的通过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普通光学显微镜两种方法鉴别血尿来源,探讨UF-100鉴别血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普通光学显微镜对79例肾小球性血尿(经过病检确诊)和106例非肾小球性血尿(经过超声,膀胱镜等综合诊断)进行检测,并将UF-100红细胞提示信息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UF-100红细胞提示信息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灵敏度分别为93.6%和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度分别为83.0%和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方法简便.标本用量少,结果敏感、客观、可靠,可作为鉴别肾小球性血尿的初筛试验。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临床效果。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解剖型钢板固定,B组采用微创切口锁定钢板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切口感染例数、切口裂开例数、骨不连例数以及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结果A组术后有伤口感染4例,伤口裂开2例,经清创、换药治疗后2例转移皮瓣闭合伤口,4例伤口迁延不愈,将钢板取出,改为外固定架固定。B组无切口感染或裂开者。A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4周、骨不愈合的5例,骨不愈合率为18.89%。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9周、骨不愈合的2例,骨不愈合率为9.52%(B组与A组比较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与微创理念相一致,是Pilon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系统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胶体金法(免疫法)和邻联甲苯胺法(化学法)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正确评价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提供参考,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用化学法(半定量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分别对200例病人标本进行隐血试验,查阅相关病例资料,以内视镜检测为金标准,探讨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200例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阳性率为19.8%,免疫法阳性率为10%。结论 免疫法灵敏度、特异性较化学法高,但有假阴性,且敏感度高,专一性强,但当被测抗原量高于抗体时,易产生后带现象,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而化学法易受饮食影响较大故建议在临床上应联合使用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提高准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检测抗 -HIV两种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站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的 124例献血者检测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间接法试剂盒原价心法试剂两种模式进行检测,并将两种模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套检测模式的统计分析, X27.53, X20.01=6.63, P<0.01,差异有显著性。模式 1中“间接法”与“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X2=4.27, X20.05=3.84, P<0.05。结论 “双抗原夹心法”在血站检测抗 -HIV病毒中效果较高,且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在防止血液浪费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简介:目的为防治蜚蠊危害,预防疾病迎接北京奥运会,掌握北京市崇文区蜚蠊种群密度及变化规律,以制定防治措施及评价灭蜚蠊效果。方法我们对2004年常规蟑螂密度监测方法和2005年专项蟑螂密度这两种监测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监测的粘蟑纸的投放数量要远远低于专项监测,相应的专项监测捕到的蟑螂数量亦远多于常规监测。2005年专项监测的蟑螂密度有两个高峰,分别是3月和9月。2004年常规监测显示崇文区蟑螂密度只有一个高峰,出现在7月份,其余月份与2005年专项比则呈现小范围波动状态。2005专项监测的中小餐饮蟑螂密度7~10月有个较为稳定的高峰平台,2004常规监测蟑螂密度则在5月,7月出现2个高峰。2005专项监测的宾馆蟑螂密度在3月和9月出现了两个高峰,其余时间密度接近于0。2004常规监测的宾馆蟑螂密度仅在3月、7月监测到蟑螂,而成为全年的2个高峰,其余7个月蟑螂密度均为0。结论2005专项监测更能反映我区的蟑螂密度季节变化情况。2005专项监测显示6~9月是我区蟑螂活动高峰期,在每年4~5月开展灭蟑活动,可有效降低当年的蟑螂密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口腔护理容一人口腔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间来我院各个科室如重症监护病房、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就诊的200例亟需做口腔护理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腔护理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口腔护理后的口腔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的咽拭子细菌培养呈阳性结果也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灭菌注射用水作为口腔护理溶液,护理效果显著,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中进行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口腔护理溶液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口腔护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新进行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细菌阳性率是37.5%,对照组是40%,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是7.5%,对照组是30%,差异性显著(P<0.05)。
简介: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RI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份患者血清标本中癌胚抗原浓度和质控品及标准品中的CEA浓度,作精密度和线性分析及比对分析。结果RI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8);RIA法的线性范围和精密度不及ECLIA。结论RIA法CEA结果与电化学发光法结果一致,而RIA法费用低,符合医院的临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