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开展“四化”党支部创建活动,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规范到支部、落实到党员的重要举措,而创建示范“四化”党支部,通过打造示范为引领,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新提升。本文阐述了公立医院开展示范“四化”党支部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创建有效路径,发挥示范效用,助推支部成长,逐步形成“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可学可看”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在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06月-2023年06月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试验,经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转运入院与发病时间差比对照组短,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中,可显著提升急救效果,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密度体检中,为女性受检者提供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的意义。方法:选取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2021.01-2022.12接纳的202例女性骨密度体检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常规指导)和观察组(n=101,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结果:202例女性骨密度体检者中有137例为骨密度正常(67.82%),57例轻度骨质流失(28.22%),8例中度骨质流失(3.96%)。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管理各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女性骨密度体检者提供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能起到增强其管健康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和并发症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配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焦虑程度、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要高与对照组,对照组中1例患者因为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心衰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同步化治疗时间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步加量和同步保护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不可切除胆道癌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入选的6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同步加量技术,观察组采用同步保护技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35%,低于对照组22.58%,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6.89±2.10)月,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86±2.4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进展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同步化健康教育,评定其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对进展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选取(70例),将其分成两组(所用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A组35例开展传统健康教育,B组35例基于此,开展同步化健康教育,分别于教育前及教育2个月时,分别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就两组患者、照顾者的负担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B组教育后ZBI、SPBS-CP评分均较A组低(P<0.05)。结论 针对进展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实施同步化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自我负担及照顾者负担。
简介:摘要 手术学见习课表的安排比较特殊,要求每次见习课的内容要同步。就是说要将同一个内容时间上排在一起。因为手术学课表一般有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课表的跨度是不一致的,所以有同步安排的问题。可以将不要求同步的课穿插在课表中间,尤其是课表短的层次的课表的中间,这样就可以做到基本同步的要求。
简介: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左心室壁收缩期后收缩(PSS)变化对评价室壁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对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对照组21例,应用PhilipsIE33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获取受检者心尖3个标准切面的心肌组织速度图像,并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基底部和中间部1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射血期峰值速度(Vs)、PSS峰值速度(Vpss),计算Vpss与Vs的比值(Vpss/Vs),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仅少数节段出现生理性PSS,多位于室间隔及前壁的基底部,Vpss/Vs〈1;慢性心力衰竭组多数节段出现病理性PSS,15例患者中有55个节段出现Vpss/Vs〉1;(2)CRT患者术后3个月基底部及中间部的Vs明显高于术前(P〈0.01),基底部Vpss明显低于术前(P〈0.01),左心室基底部Vpss/Vs明显低于术前(P〈0.01),中间部Vpss/Vs较术前无明显改善;(3)CRT患者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结论左心室壁PSS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前后室壁同步化运动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RT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逆转左心室解剖重构。
简介:摘要:目的(Objective):本研究旨在探究缝隙连接蛋白在痫性发作过程中神经元同步化中的作用,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揭示其在痫性发作中的潜在作用。方法(Methods):本研究在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了实验,选用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4-氨基吡啶诱发癫痫发作,而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海马区缝隙连接蛋白36的表达。结果(Results):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中缝隙连接3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01)。结论(Conclusions):实验结果表明,缝隙连接蛋白在痫性发作中扮演关键角色,其通过调节神经元间的同步性活动影响痫性发作的发生和发展。这些发现有望为未来痫性发作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