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8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

  • 标签: 急诊 护理 风险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 抽选200例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各100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中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就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来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理干预中明确护理风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患儿治疗中安全性的保证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常见的护理纠纷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发生的 18例护理纠纷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分诊错误 3例、操作技术差 2例、服务意识差 6例、责任心差 5例,其他 2例。结论 对护理纠纷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提出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 标签: 急诊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痛胃镜检查中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并发生了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总共 3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分析无痛胃镜检查中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本组 34例患者中,因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而引起护理不良事件者共有 7例,占比 20.59%;因护理人员粗心大意而引起护理不良事件者共有 12例,占比 35.29%;因患者自身不够配合而引起护理不良事件者共有 15例,占比 44.12%。结论: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粗心大意以及患者自身不够配合是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若想有效避免相关危险因素、保证检查成功及患者安全,临床应当要加强防范、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无痛胃镜检查 护理相关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策略。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 2017 年 12 月到 2018 年 12 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2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实施防范措施的为对照组 100 例,实施防范措施的为观察组 100 例,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与科室质量的管理以及灭菌情况。 结果: 对 患者进行分析,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与泌尿道,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最终确定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和住院时间以及侵入性的操作和抗菌药物等有关。将过程管理运用其中之后,医院的感染率得到明显下降(P< 0.05 ),还使得综合质量的管理合格率以及灭菌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结论: 医院重 症医学科发生感染的情况非常复杂,发生感染的几率也非常高,将有效的管理措施运用其中,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安全不断提高。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 要】 目的 : 通过分析急诊科护理差错高发时段特点,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 统计本医院急诊科近 2年发生的护理差错情况,分析护理差错的高发时段。结果 : 节假日及交接班前后、工作繁忙时段,护理人员易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是护理差错的高发时段;低年资护士业务水平不高、应变能力差是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 : 充分发挥护士长管理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节假日护理安全强化培训,弹性排班人员优化配置,可以有效防止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差错 高发时段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肾内科作为一种常见病,他在日常的整治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隐藏风险,如果处理不当或者用药常识不够,不仅会给病人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可磨灭的损失,比如医患纠纷、医院名誉等。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 法律问题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也逐步走向电子病历管理时代。在电子信息网络的发展中,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保障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密性是业内管理者及信息安全领域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为提升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本文主要从当前病历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中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作为切入点,探讨电子病历档案管理防范的有效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 标签: 医院 电子病历 档案管理 安全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1例病理学诊断确诊的SK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结果:该疾病的病程通常较长,且好发于头面部,易出现皮损现象,患者在发病过程中通常伴随较为突出的瘙痒和不适症状。结论:脂溢性角化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且由于其各项特征的存在,因而容易出现误诊。

  • 标签: 脂溢性角化病 临床特征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1例病理学诊断确诊的SK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结果:该疾病的病程通常较长,且好发于头面部,易出现皮损现象,患者在发病过程中通常伴随较为突出的瘙痒和不适症状。结论:脂溢性角化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且由于其各项特征的存在,因而容易出现误诊。

  • 标签: 脂溢性角化病 临床特征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存在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总结这些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防范。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在新生儿监护室的新生儿患者共计 2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新生儿监护室内常见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对这 200例患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新生儿监护室出现的不安全护理事件总共有 5例,具体来说,包括 2例针刺伤、 1例院内感染、 2例蓝光烫伤,不良事件的整体发生率 2.5%。对于住院的新生儿来说,造成其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人为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等。结论:由于新生儿的免疫能力较差,自我防范意识还不成熟,因此出现不安全事件后无法及时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提醒,这对于新生儿来说是十分致命的。因此,在对新生患儿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提起精神,十分耐心、细致的对患儿进行护理,注重医护之间的配合,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最大程度的避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护理工作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提高五官科护理质量 , 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方法 :分析五官科病房患者特点和护理人员素质 , 包括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法律意识等不安全因素 , 针对性提出加强业务学习、道德教育、法制观念及病房规范管理等防范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差错事故明显减少 , 患者满意率增加 , 达到医、护、患者、领导四满意。结论 :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 , 针对性防范干预是提高五官科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护理工作 /组织和管理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就成为了时需解决的重点。针对于呼吸内科患者来讲,只有对护理措施进行规范,探究环境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提升护理的预后性,降低护理风险,缩小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本文探究了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以此提出建议。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 特点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笔者所在医院实例分析 骨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及针对风险的系统性的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研究 。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范围为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救治的患者共 140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2 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病情变化及生理健康进行监测,遵从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指导患者康复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主治医生联合起来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对其治疗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由此制定系统性的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意外跌倒、意外坠床等风险事件发生率( 4.3% )与对照组患者( 15.7% )相比明显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骨科疾病的特点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的发生。对骨科病人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骨科 临床护理 风险因素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有效防范策略。方法: 2019年1月起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消化内科既往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学习, 2019年为实施后, 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 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消化内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结论:对既往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防范管理策略,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科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    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医院急诊科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 [1] ,所以,急诊科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本文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护士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技术方面。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 10min 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 3 )责任心。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 )沟通技巧。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 [2] 。    其次,急救设备。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第四,转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于烦躁患者,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坠床。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引起管道移位、滑脱。未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准备好急救设备,未做好相关科室协作,不能及时治疗、监护患者,耽误治疗时机。在衔接过程中,接收科室、急诊科室护士未仔细做好交接,存在护理缝隙。     2 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首先,建立防范意识,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护理。严格交接班,确保急救药品与仪器的完好率,以便于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构建风险防范制度,强化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由于急救科室的抢救患者较多,在抢救时医生有过多的口头医嘱,因此为保证护士医嘱的可靠性、准确性,应专门设计医嘱记录表,护士与医师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医嘱护理 [3] 。    其次,加强护士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重视落实、执行。流程化、系统化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培训,掌握检查标准,提高护士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为护士提供相互沟通、自我表现的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写作,共同分析、总结急诊科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安全隐患,以使质量护理贯穿于每个护士的心里,提高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第三,加强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由于护士能力属于护理技术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向能力转化,才可实现主导作用。因此,为加强护士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应强化护理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配合、技能操作等培训。每周组织护士进修理论学习,主要关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药物知识,鼓励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以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4] 。    第四,加强管理急救仪器与设备。对于急诊科的急救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检查、负责,在抢救前,严格监测仪器的交接,禁止仪器带病应用,确保仪器、设备无无故障使用。根据规定基数配置药品,确保药品无过期、变质、短缺等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登记、保管、使用特殊药品,及时补充一次性急救器材,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护理文书层面。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观察病情变化,完整、及时、客观记录好病情动态。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入科室后,急诊护士应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    第六,转运。若患者病情平稳,方可实行转运。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护士必须仔细评估病情,主要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管道衔接与固定情况、肢体与皮肤静脉穿刺情况、运送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仔细准备好药品与仪器。在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准备。转运时,仔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因病情危重需转运检查、治疗患者,必须由医生监护。对于出现病情变化者,必须给予抢救措施。急诊科护士必须与接收科做好交接工作后,并待患者护理到位后,方可离开 [5] 。    第七,风险处理、上报制度。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不管是否发生,应鼓励护士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改进不安全隐患与差错。使患者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小,分享风险事故经验,经过分析与讨论后,改善护理不良环节、不合理流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与联系的,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 1 】 冀琨 .34 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下旬版 ),20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