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全麻手术苏醒期局部浸润麻醉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本院 80 例急腹症需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治疗时间: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随机分组,对照组 40 例,用全身麻醉法实施麻醉,观察组 40 例,用全身麻醉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临床不良反应及麻醉效果。 结果:采用全麻配合局部麻醉,观察组苏醒期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对急腹症实施全麻术的患者配合麻醉苏醒期的局部浸润麻醉,患者苏醒期的临床不良反应较少,麻醉效果良好,此方法可推广。
简介:[摘要 ] 总结两年来,某院对全麻病人的风险管理经验,认为风险管理意识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减少医患纠纷,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 94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均为 47 例,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全身麻醉给药,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舒芬太尼给药,对照组则给予芬太尼给药,对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 RS 评分示 0 分、 1 分病患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2 分、 3 分病患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给予舒芬太尼给药,能够显著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应用效果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体温护理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恢复治疗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 80例采取了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40人,对照组 40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 采用保温护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等数据上进行对比,实验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针对全麻患者,在其恢复期间采用体温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加快了恢复速度,提升了恢复治疗,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 。 方法: 将我院选取的数名骨科全麻术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以 201 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12 例为研究对象。后将所有患者分组为 A 组和 B 组,两组人员的数量均为 56 例, 分别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常规护理理念对其进行护理 研究 。 结果: 经过研究后显示,在不良反应问题改善效果的对比方面,相较于 B 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07% , A 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57% 相对更低,二者之间的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帮助处于骨科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的患者在恢复期间减少受到不良反应问题的影响,促使其恢复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护理人员需要坚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其实施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在麻醉复苏室全麻病患复苏期采取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全麻病患,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比可见,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5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0例),两组对比存在明显性差异。结论 通过结果可见,优质护理对麻醉复苏室全麻病患在复苏期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评析喉罩全麻通气在妇产科临床麻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按照麻醉过程中不同通气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喉罩全麻通气)和对照组(气管内插管通气),每组 40 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插管前后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得知,置入插管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置管首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 100% 、 92.5%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喉罩全麻通气用于妇产科临床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到 2020 年 1 月期间本院治疗的共计 100 例全麻手术患者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 n=50 )和对照组( n=50 ),对照组患者在苏醒过程中给予主观评价,实验组给予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拔管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全麻手术患者经过监测后,拔管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呛咳、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针对全凭静脉麻醉下的患者开展仔细的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能够提高患者苏醒过程中的舒适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简介:目的研究全麻过程中无创动脉压(NIBP)与有创动脉压(DirectART)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在近年来全麻中同时行NIBP与DirectART监测的患者病例中,根据麻醉诱导后10分钟NIBP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此时的体位,分为a、b、c三组,每组收集25例;a组:MAP≥70mmHg,平卧位;b组:MAP≥70mmHg,右侧卧位;c组:MAP〈70mmHg,平卧位。同时记录该时点的NIBP与DirectART数值,对两组数值行均数的t检验并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a组中NIBP与DircetART数值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系数r=0.938;b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r=0.933;c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有显著性,r=0.771。结论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且为平卧位时,两种方法对MAP的监测数值可相互替代;在侧卧位时,可用NIBP所测MAP值通过加减由体位引起的静水骶差准确推算DirectART的MAP值。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时,两种方法对MAP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应行DirectART监测,以获得患者真实的MAP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对术后谵妄发生率的预防差异。方法:选取本院自2020年2月~2021年6月收治的经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从中随机选取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给予舒芬太尼用量0.4μg/kg的方案,观察组采用给予舒芬太尼用量0.6μg/kg的方案,且在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同时给予相同剂量的丙泊酚2mg/kg,比较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治疗方案后,术后疼痛评分与谵妄发生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和谵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下肢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接诊的68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当做观察目标,并按照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术前下肢神经阻滞。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情况,同时还应比较其术后24 h及48 h内的MMSE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的MMSE评分为(22.96±1.83),术后48 h的MMSE评分为(25.02±2.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突出差异(P<0.05)。结论:术前下肢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全麻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尽快恢复术后认知功能,值得持续关注与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