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西格汀结合格喹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给予西格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汀结合格喹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小时血糖)、HbA1c(糖化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后不良反应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格汀结合格喹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且不增加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西格列汀 格列喹酮 2型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格美脲联合伏格波糖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某院参与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口服格美脲,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在患者口服格美脲的的基础上,使用伏格波糖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使用格美脲联合伏格波糖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使用格美脲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0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72.00%。结论实验组对患者使用格美脲联合伏格波糖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有效。

  • 标签: 格列美脲 伏格列波糖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临床接诊1例下颌牙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采用烤瓷冠联合太极扣固位的活动义齿进行修复,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游离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酸西格汀和护理干预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且经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都用磷酸西格汀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治疗干预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水平比治疗干预前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磷酸西格汀和护理干预措施对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提升其血糖控制的效果。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二甲双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应用喹酮类药物。方法对我院喹酮类药物回顾性统计调查与分析。结果滥用喹酮类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结论合理应用喹酮类药物势在必行。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性牙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牙周炎性牙畸形患者37例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龈乳头探诊出血指数(PBI)、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以及菌斑指数(PI),同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不伴有牙周炎的牙畸形正畸治疗患者(3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牙周炎性牙畸形患者治疗前PBI、GI、PD、TM、PI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正畸治疗后PBI、GI、PD、TM、PI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牙周炎加重牙畸形,规范的正畸治疗及炎症控制可改善牙周组织,取得与无牙周炎症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牙周炎 牙列畸形 正畸治疗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灸姜片治疗胃脘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脘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艾灸姜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胃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姜片治疗胃脘痛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艾灸 姜片 胃脘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Q分类法评价口腔医生和正畸患者对唇珠位置偏斜与中线位置的美学评价差异。方法利用AdobePhotoshopCS6软件将模特照片PS为唇珠偏移;唇珠、牙齿同时偏移模板,1mm为增量,左右各3mm。由160名口腔医生、165名正畸患者用Q分类法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单向方差分析及两两对比。结果1、大部分口腔医生能识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2mm时,首选上颌牙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部分正畸患者不能辨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3mm时,正畸患者优先选择上颌牙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畸患者较口腔医生对唇珠≤2mm的偏斜感知度低。2、当唇珠位置偏斜3mm时,矫正后应保持牙中线与面中线一致较符合大众审美。

  • 标签: Q分类法 唇珠 牙列中线 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间接收的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76.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连续随访2个月发现,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因而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慢性牙周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药剂头孢米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8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别分为未成年组和成年组,每组43例患者。观察对比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呼吸道感染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86%,泌尿系统感染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69%;呼吸道感染组未成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2%,成年组为13.95%,泌尿系统感染组未成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成年组为13.9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药剂头孢米杀菌效果显著,但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在使用前应进行皮试,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

  • 标签: 西药药剂 头孢米诺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氟喹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进而提高临床中该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氟喹酮类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性资料及不良反应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使用氟喹酮类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同时,男性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患者的年龄而言,38~58岁患者使用氟喹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该年龄阶段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究氟喹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可有效的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提高氟喹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使用盐酸米环素软膏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本医院诊疗的6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采取随机原则进行分组,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将常规治疗方案运用于对照组患者,盐酸米环素软膏运用于观察组患者。分别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牙龈指数(GI)以及PD与AL基线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0.00.00%,显著比对照组66.67%高,观察组牙龈指数(GI)以及PD与AL基线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盐酸米环素软膏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改善情况更为高效。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慢性牙周炎 西地碘含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喹酮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提出该药物合理应用策略,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1例因使用氟喹酮药物而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氟喹酮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临床症状,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结果在临床用药中,以氧氟沙星药物应用频率最高,与其他药物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统计分析,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居多,与其他不良反应比较累计系统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氟喹酮药物治疗疾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药和用药,并重视其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并做好防范措施,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氟喹诺酮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习乳腺贴外敷辅助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具体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习乳腺贴外敷治疗方法,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习乳腺贴外敷辅助治疗急性乳腺炎具备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方面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习诺乳腺贴 外敷辅助治疗 急性乳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氟喹酮类抗菌药物于临床应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由于接受氟喹酮类抗菌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服喹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结果12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72例为男性,相应占比60.0%,48例为女性,相应占比40.0%;97例为静脉给药方式,相应占比80.83%,23例为口服给药,相应占比为19.17%,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种氟喹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而替沙星最低,且不良反应主要发生部位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及其相关附件等,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喹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因患者性别、给药方式以及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因而临床上应针对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类型及给药途径。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产生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2016年5月11日—2017年5月11日),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对药物的名称与给药方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5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后,静脉给药的方式最高,占据百分比为80.00%,明显高于口服给药方式,P<0.05,其中加替沙星造成的不良反应最高,P<0.05;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轻度患者41例,中度患者6例,重度患者3例,其中治愈49例,占比为98.00%,死亡1例,占比为2.00%,1例死亡患者是由于替沙星导致的。结论喹酮类药物的抗菌效果较为显著,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减少给药不良反应情况。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