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7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7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和凝血指标(TT、PT、APTT、FIB)数据。结果和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PCT、PLT明显增加,PDW、MPV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可以反映出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不正常的情况,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状况作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指标 血小板 参数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正常儿童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参考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日本Sysmex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6名年龄0.5~3岁健康幼儿(无发热,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正常)采集指尖全血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中的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容(PC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5~3岁儿童PLT、MPV参考范围分别是175~398×109/L、7.99~10.15fl。PDW、PCT参考范围分别是7.96~17.48fl和0.16~0.32。儿童血小板参数参考范围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结论正常儿童血小板参数范围与正常成年人存在着较大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建立儿童血小板参数的参考范围。

  • 标签: 儿童 血小板计数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小板输注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为我院7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住院患者,按照血小板计数分为两组,A组为20×109/L<PLT<50×109/L,B组为PLT<20×109/L。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血小板输注治疗。在输注前及输注后24小时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值和血小板回收率,评估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CCI和PPR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时应结合病情和血小板计数做出正确决定。

  • 标签: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疗效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小板计数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同时应用JT-IR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法;结果仪器法计数明显低于手工法(t=3.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诊断ITP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观察指标,同时还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准确地计数血小板非常重要。在临床上,建议ITP患者采用显微镜手工法计数血小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计数 显微镜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肺炎患儿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儿童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4ml,观察血小板参数和D-二聚体数值变化。结果(1)血小板参数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除MPV外其他血小板参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2)D-二聚体数值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D-二聚体数值的数据变化显示肺炎患儿存在血液粘度增高。

  • 标签: 肺炎患儿 血小板参数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柠檬酸钠两种抗凝剂采血真空管,并随机采集148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然后运用SYSMEX-18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另外,对血液标本进行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凝集状况,计数血小板数量。结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和柠檬酸钠抗凝样本显微镜检测血小板聚集的情况之间存在差异,采集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液之后立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血小板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柠檬酸钠 血小板凝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收治的82例OSAS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组,选择健康的老年男性20例为对照组,比较RBC、RDW、Hct、PLT、PDW、MPV水平。结果RBC对照组低于其他三组,轻度组低于重度组;Hct中、重度组高于其他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四组RBW、PDW、MPV水平依次升高,重度组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改变对预防OSAS患者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红细胞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出血者(50例),无出血组(70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两项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出50例病人,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观察组效果和输血后血小板指数。结果所有病人在输注24小时后进行检测,输注3~5次病人PTR为29.63%、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14.81%,病人进行6次以上输注出现PTR为43.48%、同种抗体阳性率43.48%。结论多次输血病人易发生PTR情况,且随输注次数增高抗体阳率会随之升高,在临床上血液疾病病人需及时血小板抗体筛查。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多次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5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对PCI介入治疗前后的肝素接受史进行询问,并针对接受或未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区分,然后根据症状、4T,S评分法进行分析,做出判断,然后进行对症治疗。结果经治疗,术前与术后差异显著,而轻度与中度差异显著,中充与重度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症的药物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PCI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状况。

  • 标签: PCI 介入治疗 血小板 减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患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普拉格雷片,34例)和对照组(硫酸氯吡格雷片,34例),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普拉格雷片 硫酸氯吡格雷片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恙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普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52例恙虫病并血小板减少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2名恙虫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比对照组减低,易并发肝损害,经1-2周治疗后51名恙虫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恢复到正常参考范围。保肝治疗后均痊愈。其中1例死于肾衰竭。结论恙虫病患者易并发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属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输血小板治疗。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血小板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同时,恙虫病并发肝损害,多为一过性病变,病变较轻,预后好。并发肾功能损害较少见,但病情较重。

  • 标签: 恙虫病 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时,造成血小板(PLT)假性减少的原因,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对PLT值进行纠正。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TL计数,筛取110例首次PLT检测值低于50×109/L的住院病人样本,结合镜检法和手工法对样本进行分组分析及纠正。结果仪器提示的PLT报警信息和镜检法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每一例都完全一致,对发生聚集现象的样本,重新抽血检测,PLT值都明显升高;PLT直方图没有拟合出现曲线的样本手工法计数值比仪器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对PLT值低于50×109/L的样本,应结合镜检法、手工法进行纠正,以保证计数值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小板 假性减少 镜检 手工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的试验操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聚集仪是主要用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从原来的光学比浊原理向多种检测原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常用试验方法,可用于初步筛检血小板功能的增加或下降。血小板聚集试验是对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评估。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经济实用,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

  • 标签: 血小板取聚集试验 标本采集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46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rhTPO和rhIL-11在治疗该类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价值。方法化疗后血小板计数<75×109/L时分别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15000u及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3mg,每日一次,分为rhTPO和rhIL-11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最低值、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输注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化疗后,rhTPO组血小板下降最低值为27.45±12.86,rhIL-11组为18.04±10.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hTPO组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为9.45±3.86,rhIL-11组为12.12±3.8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rhTPO组血小板输注量为0.55±0.69治疗单位,rhIL-11组为1.00±0.75治疗单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hTPO组为15%,rhIL-11组为4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