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9例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有剖宫产病史,其中2例因大出血最终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MTX+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后行清宫术治疗成功,1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成功,2例米非司酮治疗后在清宫术治疗成功,2例米非司酮治疗后在清宫术中大出血行瘢痕切除术治疗成功。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时,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术前一定要仔细检查B超,确定孕囊着床的部位,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新置PICC管后第二天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后出现穿刺处溃烂的临床表现,探讨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护理措施。方法8例均是置管后第二天通过PICC输注HD-MTX,持续输注24h,输毕后12h后给予亚叶酸钙注射液1/6h静脉推注,首次剂量加倍,连续静脉推住6~8次。PICC第二天均给予换药及常规护理。结果8例PICC患者均在输注HD-MTX后1~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穿刺处及其周围皮肤红肿、疼痛及糜烂、溃疡并伴有白色粘稠分泌物等现象,其中3例伴有口腔黏膜的糜烂,同时均伴有高热、三系减少表现,经隔日换药抗感染等治疗均痊愈。同时又观察10例患者均是PICC置管后1周或穿刺处皮肤愈合后输注后HD-MTX,3例出现轻度红肿,未发生1例穿刺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结论PICC置管一周内或穿刺处皮肤一周未愈合患者均不应输注HD-MTX。
简介:摘要目的对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口处绒毛植入的超声诊断及其后续保守治疗过程中超声改变的应用价值作以分析评价。方法择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于我院确诊并行保守治疗的68例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回顾本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将其与HGG检查结果作以比较。结果首次超声诊断确诊65例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其余3例首次门诊超声检查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其后清宫术前超声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按疗程住院患者间隔5~7d行一次超声检查,院后每间隔7d复查一次,第一疗程~第五疗程末包块增大、包块改变不明显、包块缩小与上一次B超检查结果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在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口处绒毛植入诊断中超声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监测与院后病情随访的可靠评价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组与照组相比,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更少,血β-HCG降到正常值的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清宫术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血β-HCG降低到正常值的时间等优势,是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通管分流治疗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骨窗处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骨窗处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积液腔——腹腔直通管分流治疗经过,并随访3~6月,观察患者术后积液清除和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CT检查,未见皮下积液,不存在过度分流,无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或者出血,中线结构正常。4例患者术后1月局麻下腹腔切口直接拔除分流管,11例患者在术后3~4月行颅骨修补术拔除分流管。随访3~6月,未见皮下积液复发。结论积液腔——腹腔直通管分流术是治疗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骨窗处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有效方法,术后积液清除效果良好,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7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后便秘,纳入的时间段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将这些患者等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5人。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和患者的便秘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更高,治疗有效率更高(97.1%),生活质量评分也更高,两组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和生活质量,疼痛情况也得到降低,临床应用效果更优。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基于关键指标的医疗机构业务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建立科学、有效地管理评价方案,为科室评优、专家主任年度考核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数据为基础,采用Delphi法对我院的52位专家进行工作绩效分析,其中临床科室主任和医务处管理人员比例为70%。结果通过临床指标和运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深入了解科室的绩效情况、学习创新能力和内部运作能力,有利于形成科室间的良性竞争,充分利用资源。与此同时,现阶段科室绩效考核指标满意度较低,存在公开化不够、指标不合理等多种问题,亟待解决。结论引入医疗服务评估和管理体系,能够增加医疗业务机构的竞争能力,从表层往深层推进。增设可操作、可把控、可测评的内部指标,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