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疟原虫胶体金试剂条法与血涂片法在疟原虫检测中的结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本院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门诊及住院收治发热并怀疑疟原虫感染患者86例,抽取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疟原虫胶体金检测卡与血涂片法进行疟原虫筛查,比较2种方法用于疟原虫检测诊断价值。结果全部患者血涂片法检出疟原虫阳性例数为8例,阴性78例,阳性率为10.3%;胶体金试剂条法检出疟原虫阳性例数为10例,阴性76例,阳性率为11.6%;胶体金检测卡用于疟原虫检测灵敏度为100.00%(10/8),特异度为97.43%(76/78)。结论胶体金试剂条法与镜检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筛查疟原虫更具有操作简便,诊断速度快及技术要求低等优势,适用于基层医院和大规模普查。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精子抗体(AsAb)的血清检测对于女性不孕的诊断意义,将血清标本分为女性不孕患者组和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合微孔板抗原成免疫复合物,再与酶标记物结合,通过酶底物颜色反应检测阳性率。最后发现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与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72/300)和1%(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6,P<0.05);不孕组抗精子抗体和健康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7%(77/300)和1.8%(1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1,P<0.05)。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7.7%(23/300);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0%。因此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与女性不孕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择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病患90例,根据护理方法将所有病患分为实验组和普通组,普通组病患45名,对本组病患施行常规的护理方案;实验组病患45名,对本组病患施行心理干预护理结合常规护理方案。比较分析两组病患在进行护理之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为49.73±9.11(分)、50.89±9.74(分);普通组病患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为40.52±6.11(分)、44.21±6.35(分)。同时,实验组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为93.33%,普通组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为80%。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病患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最大程度上排解病患的负面情绪,对其身体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够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应用保赫曼泡沫敷料治疗Ⅲ期压疮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4月收治的Ⅲ期压疮患者随机3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均首先应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清洗。A组应用保赫曼泡沫敷料覆盖创面;B组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结果A组患者愈合时间为(12.56±2.14)天,显著少于B组的(18.48±4.01)天。结论应用保赫曼泡沫敷料方式针对Ⅲ期压疮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2015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的医师正确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统计我院2014—2015年临床分离的162株鲍曼不动杆菌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分布,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菌株分离培养及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判定严格按照CLSI最新的折点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WHONET5.6统计软件处理,两年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4—2015年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62株,其中分离自呼吸道138株,泌尿道11株,分别占85.2%、6.8%。2014—2015年耐碳青霉烯霉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3%、32.9%。结论2014—2015年临床分离的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动态监测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项目,务必实施抗菌药物科学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取口服氨磺必利片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采取口服利培酮方式进行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周、四周、八周)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氨磺必利及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皆有极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且氨磺必利在治疗阴性症状上要优于利培酮,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与帕利哌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BPRS评分、PSP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PRS分、PSP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BPRS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PSP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培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帕利培酮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利培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应用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种药物使用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分裂改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情况均较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具有改善效果,且其不良反应的情况一致,但氨磺必利的改善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甲状腺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20例其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20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初诊还是复发无关,主要是集中在治疗后的3个月(68.8%);有6例患者是发生的单一不良反应,另外10例皆是2种或者是合并有2种以上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且服用他巴唑治疗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6.2%要明显高于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患者的1.1%(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会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前三个月,要尤其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