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辨识与诊断肺内孤立结节(SPN)与早期肺癌的影像资料,以提升早期肺癌检出率。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76例SP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76例患者中,肺癌56例,肺结核12例,炎结节5例,错构瘤3例;肺上叶前段、右中叶为肺癌多发部位,CT表征主要是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结论对SPN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并明确SPN与早期肺癌征象,能够进一步提升两者鉴别精确,SPN患者应主动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疾病发现与治疗及时

  • 标签: 肺内孤立性结节 早期肺癌 影像学检查 诊断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源CT血管造影对心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的80例双源CT冠脉造影诊断左前降支心肌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并根据壁冠状动脉(MCA)被心肌包绕程度进行了分组,并从平均长度、管径变化及伴发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三个方面开展组间比较,分析其与肌厚度的相关。结果浅表型一共30例,深在型一共50例。浅表型组的MCA平均长度短于深在型,并且浅表型组MCA不同方向上管径狭窄变化率存在差异(P<0.05)。浅表型和深在型都伴发AS多位肌近段,分别占30%和37.2%(P>0.05)。结论双源CT对心肌影像特点的评价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双源CT 心肌桥 冠状动脉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肺小结节的胸部CT表现及其在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0例孤立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观察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10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28例(28.0%),恶性结节72例(72.0%);两组结节直径、在肺叶中分布、出现钙化、空洞几率等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1或P<0.05)。结论孤立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可尽早对其形态特征做出分析,进一步加以良恶性定性诊断,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

  • 标签: 胸部CT 孤立性肺小结节 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普放手段诊断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患者一共有120例,分别对120例病人采取CT检查和谱放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CT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普放组(P<0.05);普放检查只是能够显示病灶大小和病变关系,然而CT检查能够对其边缘给予清晰显示。结论对肺部孤立球形病变采取CT检查的效果明显优于普放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 普放手段 诊断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与整理老年无痛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0例老年无痛心肌缺血患者,根据就诊登记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600)应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n=600)应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分析与对比两组的用药有效、用药安全。结果研究组的用药有效及安全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对老年无痛心肌缺血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仅可达到协同增效的效果,还可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 阿司匹林 美托洛尔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47例,依据年龄差异将其分成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对比2组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情况。结果老年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SMT阵次发作情况及心律失常各项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以无症状心肌缺血特征为主,易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应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视。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内孤立球形病变采取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疑似肺内孤立球形病变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采取X线诊断,并对患者的X线诊断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并将其X线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采取X线平片检查后,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其病变类型、病灶分布以及病灶直径准确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肺内孤立球形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X线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肺内孤立球形病变 X线诊断 诊断效果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测中,溶血标本对心肌酶检验结果准确的影响。方法对96例在本院接受血液标本检验的受检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对照组为不溶血标本,观察组为溶血标本,对两组标本AST、CK、CK-MB、LD、α-HBDH等心肌酶检验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溶血标本中心肌酶检测指标AST、CK、CK-MB、LD、α-HBDH等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心肌酶类检验结果准确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标本的采集以及运输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准确的影响,以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 标签: 溶血标本 心肌酶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服药依从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为观察组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并按处方行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指导,经随访半年后行MMAS评分及记录住院人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6月随访教育,观察组患者MM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7,P=0.037),而住院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54,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指导,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无痛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6年12月接诊的老年无痛心肌缺血患者110例,依照住院顺序将其均分成优质护理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无痛心肌缺血患者临床采取优质护理手段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发作情况,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适于临床应用。

  • 标签: 无痛性心肌缺血 优质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静点硝普钠治疗扩张心肌病难治心力衰竭。方法随机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扩张心肌病难治心力衰竭患者中挑选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病人执行常规治疗3~5d,运用硝酸甘油与洋地黄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效果不显著而将硝酸甘油替换成硝普钠,再行治疗。观察对比病人超声心电图与心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70例病人有66例病人心率与BNP降低,相关病症得到显著缓解。对比治疗前后所有病人的心率、BPN指标与射血分数,治疗后病人的心率与BNP都降低,而射血分数出现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点硝普钠治疗扩张心肌病难治心力衰竭,可以较好缓解症状,让病人血流动力学达到正常,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持续静点硝普钠 扩张性心肌病难治性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糖尿病心肌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影响下患者左心功能的差异。方法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1例为糖尿病心肌病,54例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分别测试两组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射流最高速度、室间隔Sa、下壁Sa等指标显著低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而Tei指数、室间隔ET、下壁ET则显著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都能引起心肌舒张功能减退,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所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更为显著,可用Tei指数和DTI检测技术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糖尿病性心肌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是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常为非对称)。心室腔变小,左心室充盈受阻和舒张期顺应下降为特征的心肌病。是我国青年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30~50岁1。化学消融术也叫无水乙醇注射术,该法在B超或CT引导下直接将乙醇等化学消融剂注入肥厚的心肌内,使肿瘤细胞及附近血管内皮细胞迅速脱水,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是介入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一种新途径2。2016年1月-2016年10月,对我院10例男7例,女3例经化学消融治疗的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者进行人文关怀3护理,成功率高,治疗愈合效果好,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化学消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人文关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阵发性室心动过速(PVT)年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期间收住的20例HCM合并PVT年轻患者(<30岁)进行专科系统护理。结果20例HCM合并PVT患者中,无一例死亡,18例症状缓解,2例转院,PVT发作频率均较前显著减少。结论在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HCM及PVT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此类患者作用显著。

  • 标签: 肥厚性心肌病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102例MI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PTG得分为(66.54±12.60)分,其中85.29%的患者处于中、低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TG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部分MI患者的PTG处于中、低等水平,护理人员可通过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来促进其PTG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创伤后成长 疾病不确定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到冠脉再通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到冠脉再通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用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两组均为0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介入治疗的ASTEMI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可缩短患者急诊到冠脉再通时间,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心率、ECG表现。结果观察组心率及ECG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高,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的影响探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收治时间为2016年4月14日至2017年4月14日,把患者分为两组(随机抽签),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6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常规+综合护理(观察组)进行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前HAMA与HAMD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两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住院天数、临床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所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抑郁 影响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的改善极为有利,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