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言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49例,随机抽取25例作为治疗组,康复治疗中加入言语治疗,另24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后命名、阅读、书写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复述、理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言语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诊治的102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8例患者运用中医康复单元治疗,观察组的54例患者采用传统家庭式语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whoqol评分,以此来观察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22例明显好转,24例为好转,16例改善,6例无效,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患者中,14例明显好转,16例好转,10例改善,14例无效,有效率为74.1%;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单元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方法按照实验要求选出符合标准的患者100名,所有患者均来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院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名,对照组患者接受简单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的语言功能、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90例强迫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随访比较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患者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改变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强迫症量表(Y-BOCS)强迫思维、行为与治疗前均有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对强迫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护人员准确把握患者病情,调整治疗该方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评估的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10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抑郁症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基于评估的治疗方法,采用PHQ-9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的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抑郁症量表平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162,P>0.05),而治疗后,采用MBC治疗的研究组患者评分为(5.3±1.8)低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7.6±2.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2,P<0.05)。结论基于评估的治疗作为一种量化治疗手段,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不仅科学、安全、可靠,而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癔病性失语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并分析此种治疗疗效的优越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30例癔病性失语患者进行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一)的1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电针疗法,对照组(二)的1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语言训练治疗法,实验组的10患者则采用电针结合语言训练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检查,最终将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采用电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癔病性失语的实验组不仅见效快并且恢复效果明显。结论对于癔病性失语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方案运用电针穴位的基础上结合语言训练取得很好的效果,此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微创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计120例为研究样本,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微创技术实施有限切开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其Neer肩关节的功能评分均值明显的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的长度等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骨折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以及疼痛程度较轻等优势,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急性期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方法2015年4月—2016年1月,入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联合奥氮平治疗。结果观察组第8周PANSS减分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间、末次随访PANSS评分、住院期间TESS峰值、体重增加值、再住院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神经、消化系统、性功能障碍、震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急性期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近期疗效肯定,但不能增进远期疗效,同时还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失眠的护理方法以及施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我科收治抑郁症失眠患者56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科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予以心理护理以及疾病知识教育等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焦虑量表、HAMD抑郁量表评分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均改善显著,但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均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失眠患者,选择有效且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疾病康复而言,其施行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团体心理治疗技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掷币法随机将80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运用团队心理技术护理。2月后,记录两组生活质量量表(GQOL-74)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7.7±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8±3.1)分;观察组GQOL-74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给予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消除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