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热解毒透疹方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我县高湾乡白崖村白崖小学发生麻疹爆发疫情,靖远县疾控中心中医药防制科对2005年3月-2006年5月在高湾乡卫生院收治的麻疹患者44(包括4例成人)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清热解毒透疹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治疗后5天、治疗后1周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5天、治疗后1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透疹方应用在麻疹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恢复患者体温,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解质检测在维持性血透患者(MHD)治疗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当中的50例建立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内科收治非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的50例建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电解质指标水平,同时检测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的电解质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K+、sMg以及sPHOS指标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而Cl-、Na+以及sCa水平则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观察组患者的K+、sMg以及sPHOS指标水平有显著的降低,而Na+与sCa水平则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可有效的纠正尿毒症患者电解质的紊乱现象,进行适时电解质检测有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骨化三醇常规剂量同冲击治疗在临床中应用于维持血透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5年8月—2018年3月时段到我院完成治疗的74例维持性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了对照组(n=37,行骨化三醇常规剂量治疗)、观察组(n=37,行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除血钙水平,均较为理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针对行维持性血透治疗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的效果较常规剂量治疗方式理想,可有效改善甲状旁腺激素等多项指标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价值可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yjet透皮递送系统联合甲硝唑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疗效及细致化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我科200例面部寻常痤疮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131例,年龄范围16~37岁,平均年龄21±1.5岁。采用Myjet透皮递送系统对面部皮肤进行深层清洁后再导入甲硝唑,1日1次,一疗程10次,同时运用细致化护理,随访观察疗效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200例患者完成疗程治疗后,治愈149例,占74.5%;显效32例,占16%;有效19例,占9.5%;无效0例;细致化护理满意度为满意198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99%。结论Myjet透皮递送系统联合甲硝唑治疗面部寻常痤疮其起效快,无痛,吸收性强,疗效好。治疗同时采用细致化护理能增加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并减轻对治疗的恐惧,提高治疗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小儿腹泻患者采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小儿腹泻患者172例,采用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在保持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思密达联合金双歧的方式进行治疗之后,其总有效率为93.0%,而在对对照组患者运用思密达进行治疗之后,其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采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的方式对小儿腹泻患者实施治疗,其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透室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血透室行血液透析患者78例,按照入院先后分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测评结果观察,并调查比较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期间,对患者负性情绪评价,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明显较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00%(39/39)、87.18%(34/3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透室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缓解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对良好护患关系的维系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