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前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脑血管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了解颅内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可以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出血性疾病的病变最大程度的了解。它也可以对缺血性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直观的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而且还能正确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及侧支代偿情况。对于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很好的了解病变的情况,对于制定手术计划有很大帮助;对于需要开颅手术患者能提供各种角度观察病灶的图像,能够将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病灶的情况预先展示在术者眼前;对于血管狭窄的病人,能从各种角度观察最大狭窄程度,很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的患者将来如需治疗,检查可提供对比的材料。数字化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疾病及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方面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共收治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AO分型为B、C型),术前均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折损伤模型,根据模型进行手术演练,选择好合适的钛板、置钉位置及螺钉长度。手术按术前模型操作及术中透视确定骨折复位效果及内固定物位置。术后随访测量患者腕关节功能,及患者自我满意度。结果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0~18个月,掌倾角12.9°(±3.4°),尺偏角21.2°(±4.5°),X线检查发现骨折愈合时间5~13周,平均9.2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为优16例,良4例。术后10个月DSAH评分6.6±2.3分,提示患者对于手术效果满意度高。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复位满意,术后恢复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骨肿瘤患者10例,通过螺旋CT扫描仪将患者的下颌骨及双侧腓骨进行扫描,并将CT扫描数据导入软件,通过图像分割、模拟切割肿瘤、镜像、塑形移植骨段、设计截骨及取骨塑形数字化3D导板等一系列程序,再将数据导入快速成型机,通过激光快速成型熔融沉积技术(FDM)制造出模拟重建的下颌骨模型及数字化3D导板。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0例下颌骨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感染,腓骨瓣成活率100%,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面部外形恢复均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无并发症。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优化了术后修复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方案、制作个体化导向模板,实现个体化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肱骨髁间闭合性骨折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患者纳入A组,编号为偶数患者纳入B组。A组CT数据使用Mimics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复位并设计导向模板、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B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复位固定时间、术中是否调整克氏针、B组克氏针使用数与虚拟设计最佳置入数等。结果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25.66±3.67min)小于B组(38.66±9.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未行克氏针调整,B组有4例进行了调整。B组打入克氏针实际数与设计数差值最小为1,最大为3,均值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