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反应的临床特点,总结双硫仑反应的有效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2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双硫仑反应患者,共3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18~40岁之间所占的比例最多,为58.3%,其次为41~60岁之间,为25.0%;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抗生素所占的比例最多,为33.3%,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2.2%,此外,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还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和替硝唑;所有的患者发病时均伴随着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烦热、气促和胸痛,其中有23例患者发病时全面皮肤潮红、面色潮红,有11例患者发病时面色苍白;患者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治疗,均痊愈。结论双硫仑反应一般是由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期间饮酒引起,在青中年中发病率最高,通过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强调医师的沟通告知义务,更好的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救治的17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癒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男14例,女3例)完全治愈。17例患者均与饮酒相关,饮酒是造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腹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结论应用该药期间及停药7天内要禁止饮酒,临床医师要重视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强调告知患者治疗前后不能饮酒及接触乙醇类制剂。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的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5例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检查患者的心电图,比较其QRS形态和电压。结果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两者的心电图有相似的形态,即呈现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同时伴有心电轴右偏,但是因为其的起源不同如前间隔性、后间隔性、游离壁性等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结论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的心电图特征,熟练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在患者接下来的治疗中较为准确地初步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起源灶,帮助以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更改,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给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双硫仑反应是指使用的抗菌药物具备相似于双硫仑的作用,在药物使用期间或者之后短时间内,由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以及直接饮酒使得体内蓄积较多乙醛,最后导致中毒而出现的一类反应。临床表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野不清、头颈部血管搏动性头痛、呼吸困难、头晕,急性心衰、恶心、心肌梗塞、口干、呕吐、胸痛、出汗,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发生急性肝损伤,还可能由于惊厥而出现死亡。进行检查时能够发现血压降低、心率加速最快可达每分钟120次,另外心电图正常,也可能出现ST—T改变等部分改变。用药剂量和饮酒量与双硫仑反应的严重程度有直接相关性,如果出现反应的患者为对乙醇敏感者、儿童、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者,反应程度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双唑泰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台市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有关双唑泰栓的151份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分布、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名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21~40岁之间居多,占报告总数的80.13%;患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仅占报告总数的5.30%,且均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症状涵盖面广,以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为最高。结论应重视双唑泰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企业应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加强药品的安全性研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需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采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治疗,而对照组50例采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治疗。比较两组起搏参数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起搏阈值低于对照组,电极植入时间及曝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在射血分数及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对照组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脏功能影响小、同步性高、起搏短及安全性高,明显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2例难治和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2例患儿年龄3-12岁,年龄偏大,咳嗽程度不等;反复发热持续时间大于10天7例,小于10天4例,无发热1例;肺部CT,1例表现支气管炎,4例支气管肺炎,7例显示程度不等的肺叶实变,其中2例累及双肺,1例发生肺纤维化;5例合并少-中等量胸腔积液,1例出现大量胸腔积液;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9例,正常3例;CRP正常2例,增高10例;中度贫血1例;心肌酶升高7例;谷丙转氨酶增高2例,尿蛋白阳性1例。12例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均超过7天,8例联合应用了头孢类抗菌素,7例应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强龙,3例输用丙种球蛋白,1例同时输用血浆,同时合并贫血,输用了压积红细胞,其中3例转上级医院,随访最后1例发生肺纤维化。结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偏大,年龄范围较窄,容易转为重症,合并感染,合并肺外并发症,要注意早期识别,必要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用丙种球蛋白等,合并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应用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