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监护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6年8月本院新生监护中100例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护理模式外,还要对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新生监护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监护室 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新生重症监护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体会。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的200例新生实施舒适护理,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舒适护理使重症监护患儿在生理、心理上获得了舒适感和安全感,能够改善重症监护患儿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结论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 标签: 舒适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新生重症监护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防治护理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儿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并将其分别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每个小组均为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的方式进行防治与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患儿提供改良后防治干预措施,待其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儿院内感染的几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感染患儿为3例,所占比例为6%,对照组感染患儿为7例,所占比例为14%,研究组患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个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全面的干预措施在新生重症监护患儿院内感染的防治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其感染发病几率,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防治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新生重症监护的早产儿的皮肤特点、容易出现的皮肤损伤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避免早产儿住院期间发生任何皮肤损伤。总结孕母期间应加强保健知识学习,增强孕期保健意识,对无法预知的早产因素应指导其早期入院观察和监测,以保障患儿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监护的手卫生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2016年我院新生监护患儿,疾病类型为新生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溶血症、新生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症等危重症疾病。分为研究组(接受严格的手卫生管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手卫生护理)。对比⑴两组护士护理前后日均洗手次数。(2)两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1)两组护理前日均洗手次数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两组护理后日均洗手次数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监护通过有效的手卫生管理可以减少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护士洗手质量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监护室 手卫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重症监护院内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并针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重症监护院内感染新生,采集新生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次65例新生,下呼吸道感染42例(64.52%),菌血症10例(15.38%),其他感染4例(6.15%),口腔感染5例(7.69%),胃肠道感染3例(4.62%),皮肤感染1例(1.54%)。分析感染因素,与新生体重、胎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体重、胎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是新生重症监护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护理中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规范操作,改进护理措施,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重症监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为新生科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与进步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科于2010年6月份至2010年12月份接收的456例新生,母婴分离期间我科护理人员给予母乳喂养的指导性护理,本文重点观察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我科护理人员针对456例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性护理后,在婴儿4月时进行母乳喂养随访,纯母乳喂养128例、混合喂养96、人工喂养185例,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31.2%、23.5%、45.3%。结论在新生病室母婴分离时,对母亲进行积极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以有效实现母乳喂养,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监护病房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调查,阐述手卫生的必要性。方法作者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对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师、护士进行调查,对其入室前、洗手后、手消毒后的手部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依据培养阳性率及菌落计数,评价洗手及消毒对控制NICU院内感染的作用。结果入室前培养阳性率100%,平均菌落计数136cFu/㎝2,洗手后,培养阳性率8.05%,平均菌落计数14cFu/㎝2,消毒后培养阳性率1.96%,平均菌落计数2cFu/㎝2。结论严格执行新生重症监护洗手及消毒制度,提高洗手、手消毒的依从性,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病房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新生重症监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12月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管理的护理质量与2010年9月—2011年8月未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管理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后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三级护理质控网能够提高新生重症监护的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三级护理质控网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重症监护(NICU)医院感染产ESBLs菌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09月我院NICU收治的358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情况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并对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期间共收治新生6386例,发生医院感染358例,医院感染率5.6%,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血源性感染;检出病原茵26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43株,包括肺炎克雷伯氏杆菌76株、大肠杆菌39株、鲍曼不动杆菌11株、假单胞菌9株、其他杆菌8株;产ESBLs菌株共101株,占革兰氏阴性菌70.6%(101/146),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64株(呼吸道47株、血液15株、消化道2株),占全部肺炎克雷伯氏菌的84.2%,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32株(呼吸道28株、血液2株、消化道2株),占全部大肠埃希氏菌82.0%。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对青霉素类及二、三、四代头孢呈现较高耐药率,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10.1%,对阿米卡星耐药率2.6%,对美洛培南无耐药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是我院新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的情况已较为严重,产ESBLs菌显示出对多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病原菌 产ESBLs菌 耐药性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感染性肺炎患者240例,对其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例标本共培养出阳性致病菌115株,阳性率47.92%,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23株,鲍曼不动杆菌14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阴沟肠杆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溶血葡萄球菌7株,其他16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逐渐成为新生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痰培养是目前新生肺炎重要的病原监测手段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晚期 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且观察NICU中早产儿的系统化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NICU的150例早产儿实行研究,并把他们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例数为75。对照组需要实行常规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而研究组需要选择系统化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观察并对比两组母乳喂养的状况。结果通过宣教,研究组对于早产儿实行母乳喂养的方式,母乳喂养的情况与发生NEC和喂养时不耐受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可见有意义(P<0.05)。结论建设和实行对早产儿母乳科学的喂养与系统化的健康宣教能将早产儿受到母乳喂养的概率有效提升,降低NEC与喂养时不耐受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宣教 早产儿 NICU 母乳喂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重症监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新生重症监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患儿1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15例患儿均因早产入院,5例患者因呼吸窘迫并发肺部疾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均通过PICC导管予以胃肠道喂养;患儿出生前一天均行17~25d抗生素,包括头孢噻肟、泰能、红霉素、拉氧头孢等。经针对性治疗,12例患儿经治疗痊愈出院,占80%;2例患儿因持续机械通气后,家长要求撤离呼吸机而死亡,1例患儿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新生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高危因素诸多,无典型症状,需早期治疗。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假丝酵母菌 败血症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3-2016年NICU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2.1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1.28%,其次是血液、皮肤及软组织,分别占20.18%、14.68%;培养细菌14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48%,以鲍曼不动杆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早产儿、低体重、侵入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结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法从新生病房(NICU)的基础环境、声音、灯光、新生的体位、疼痛、抚触、医疗护理操作等方面说明环境因素对NICU新生病情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找出新生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根据目前国外临床护理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归纳对新生病房(NICU)的护理措施。结果新生感染的主要因素除了新生本身的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和侵入性操作因素,环境因素占比例较重。结论新生监护病房(NICU)是院内感染高危区,加强护理是控制新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新生儿监护病房 环境 医院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育性护理在新生重症监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重症监护收治的胎龄30~36+5周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生5d、10d体重均大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出生5d、10d喂奶量均多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新生重症监护早产儿治疗效果。

  • 标签: 发育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近2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律失常的新生46例,对其采用心电监护等检查手段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分析其预后。结果交界性心律2例,房性早搏7例,室性早搏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性心动过速10例,可见本实验上行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率最高,占34.8%,其次是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43例治愈或好转,3例死亡。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预后多与其原发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心律失常的患儿应及时治疗其原发病,选择合理的方法治疗心律失常。

  • 标签: 新生儿 心律失常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新生重症监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门诊出生的早产新生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发展性照顾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的体重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及每天的进奶量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体重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每天睡眠的时间及每天的进奶量指标比较,观察组较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新生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重症监护 随机数字表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在新生重症监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78例新生重症监护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发展性照顾措施。分析比较两组喂养良好率、出生1周、出生2周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并对两组腹胀率、呕吐率、胃残留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生1周、出生2周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腹胀率、呕吐率、胃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在新生重症监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母乳喂养情况,增加早产儿体重,减少喂养不良事件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