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尿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00例肾、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两组均为原发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100例,观察组400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为(41±10)岁,男性均多于女性。结果通过1年的对比研究,观察组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下,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结石患者常出现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尿液中断、排尿疼痛等相关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等,引起患者尿道排脓,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尿结石认知及遵医行为,促进结石排出,降低尿结石患者的的复发率,可在尿结石护理中运用。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针对留置尿管患者寻找一种最值得信赖的尿液样本收集方法。我们研究了2017年1月—2017年7月进行尿石症手术的130例患者。采用了四种方法收集尿液样本A为夹闭尿管后从导尿管留取中段尿,B为夹闭尿管后直接从导尿管放初始尿留取标本,C为用注射器抽取导尿管内尿液样本,D为更换尿袋后从新尿袋留取尿标本,B组和C组中检测到的白细胞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01)。而A组与D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此外,A、B、C、D组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4.6%、24.6%、19.2%、39.2%,尿常规的阳性率分别为56.1%、88.5%、97.0%和60.0%。A、B、C、D组上面两个参数的一致性率分别为61.6%、27.8%、19.8%和65.3%。因此A组和D组尿样采集的方法值得信赖。更换尿袋留取尿标本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662例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6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2.0%(424/684),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6.6%(182/684),真菌占11.4%(78/684)。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对头孢替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9.0%(138/234)和37.8%(28/7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的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5.0%(13/20)和70.8%(17/24),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不同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明显,提示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病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上尿路结石实施腔内碎石术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高危因素,提出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92例患者实施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术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4例,占比4.35%(4/92)。其中输尿管硬镜碎石术者3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者1例,3名女性,1名男性。老年女性、术前合并尿路感染、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发生脓毒血症的高危因素,通过术后2小时、6小时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能及时预测患者是否发生脓毒血症。积极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是治疗脓毒血症的关键。结论针对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临床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在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尿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5月我科住院期间上尿路结石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6例,女性52例;肾结石15例(单侧8例,双侧7例),输尿管结石52例(单侧35例,双侧17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1例。明确诊断为尿脓毒血症后立即抗感染及输液补充血容量防治感染性休克,急诊行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或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待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和感染控制1周后行二期碎石术。结果78例患者行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成功48例,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22例,失败8例在超声引导下成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术后1~72小时体温、血压、尿量逐渐恢复正常。术后3~5天血常规恢复正常、肾功能不全明显好转。尿脓毒血症症状得到控制,尿路感染控制,患者一般情况稳定1周后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或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结石完全清除治愈。结论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尿脓毒血症起病进展快,症状重,需及时干预治疗。确诊尿脓毒血症后及时进行抗感染、补充血容量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同时急诊行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是急诊处理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联合二期碎石术能完整清除结石,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防治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尿结石患者的认知和预防治疗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48例尿结石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尿结石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性治疗评分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尿结石患者治疗中,能够在认知和预防治疗方面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卵管结扎术中遇到之特殊病例。讨论输卵管结扎术中伤及脐尿管瘘的原因,发生发展及规律,客观的分析脐尿管是胚胎早期之遗迹,并来源于脐囊,是胚胎后期分裂发生的一个盲管深入体啼与血管一并进入胎盘,在胎盘发育过程中随着膀恍沿腹前壁下降,而膀恍顶部逐渐缩小,所形成的索条状结构,最后闭锁,此为脐尿管索,发育成熟后很少有明显遗迹,但很少一部分人仍保留管状腔隙,使膀恍与脐接通,常在膀恍压力增高时,尿液自脐部流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新型中段尿标本收集装置和常规中段尿标本收集装置留取中段尿标本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泌尿外科男性住院患者105例分别使用自制新型及常规中段尿收集装置收集中段尿标本共210份,比较两种方式收集标本的时间、患者及护士满意率、标本阳性率、污染率、憋尿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操做时间(5.2±0.5分钟)与对照组(12.3±3.6分钟)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憋尿时间(1.9±0.4分钟)与对照组(5.6±1.4分钟)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及护士满意率,试验组(93.3%,91.4%)与对照组(84.8%,81.1%)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本阳性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8%,28.6%,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本污染率调查,试验组0例(0%)低于对照组4例(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新型的中段尿标本收集装置能够减少标本收集时间,降低标本污染率,缩短患者憋尿时间,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率。
简介:摘要逼尿肌收缩乏力又称逼尿肌活力低下(DU)是下尿路症状(LUTS)重要病因,男性LUTS患者中发生率11%~40%。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梗阻(BPO)金标准,可有效改善LUTS,但有25%~35%术后疗效不佳,研究表明TURP术后疗效不佳与DU有关。目前国际上对DU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且对DU的评估方法较多,常用的有Schaefer列线图、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逼尿肌收缩力强度(WF)等。本文主要论述尿动力学检查中上述参数在评估逼尿肌收缩乏力(DU)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膀胱测压检查时的尿流率与自由尿流率的比值在尿道狭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0例患者行自由尿流率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非梗阻38例患者自由最大尿流率和测压检查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7.4±8.1ml/s和16.7±5.5ml/s(P>0.05);BPO患者分别为9.4±3.4ml/s和8.5±2.7ml/s(P>0.05);而尿道狭窄患者则为11.0±4.5ml/s和5.0±2.8ml/s(p<0.001),即尿道狭窄患者的测压检查的最大尿流率仅为自由最大尿流率的45%。结论当尿动力学检查时尿流率值明显低于自由尿流率值时应考虑尿道狭窄的可能。并且在梗阻判断时应结合参考自由尿流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维持经皮肾镜取石方法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分析其优势。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1)术中情况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111.24±20.67min)低于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115.24±84.21ml)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情况实验组残余结石率高,手术后尿路感染率低(15.56%),住院时间短(7.89±2.55d),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肾功能两组患者手术后肾功能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微创组肾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手术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