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颞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颞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高分辨CT对骨折处进行横断面扫描和冠状位扫描,对照普通CT评价高分辨率CT的诊断水平。结果36例患者经CT扫描,明确骨折17例,疑似骨折15例,骨折阴性4例,检出率47.22%,骨折累及器官组织损伤均无明确显示。经HRCT扫描,明确骨折36例,其中纵行骨折27例(75.0%),横行骨折8例(22.22%),混合型骨折1例(2.78%),检出率100%,骨折累及器官组织损伤显示较为清晰。HRCT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CT,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高分辨率CT对颞骨骨折进行扫描,不仅能准确反映颞骨骨折部位及类型,也可显示软组织变化和累及结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传统CT,能够为临床治疗颞骨骨折及评估预后提供有效影像学信息,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麻疹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探讨12例麻疹患者胸部CT及高分辨率CT(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影像特点。结果胸部CT表现胸膜下病变及间质性损害12例;累计双肺(≥3叶)9例;结节影9例;树芽征8例;磨玻璃影7例;晕征7例;肺气肿5例;胸膜增厚3例;片絮影或球形4例,其中2例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成人麻疹肺炎以肺间质损害并双肺胸膜下多发多形态病变为主要改变,常伴有肺气肿、多形性病灶,甚至出现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征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CT检查与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价值。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弥漫性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CT检查(对照组,37例)与高分辨率CT检查(观察组,37例)时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除肺小叶间隔增厚外,其余检查项目同对照组相比,检查图像均更加清晰、准确,分辨率更高,对比其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时可以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方法,同常规CT检查相比高分辨率CT检查的检查图像更加清晰,分辨率更高,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高分辨率CT(HRCT)以及小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慢性间质肺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共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入诊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小儿慢性间质性肺疾病患儿,分别使用HRCT以及MSCT对患儿进行诊断,将HRCT的诊断结果设为A组,将MSCT诊断结果设为B组,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以及使用剂量、扫描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在蜂窝影、磨玻璃密度影、肺大泡影、结节影、网格影、囊状透亮区方面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图像在质量方面无较大差异,P>0.05。且两组图像在诊断正确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慢性间质性肺疾病患儿使用小剂量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效果较好,具有缩短扫描时间以及减少放射量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结缔组织病废间质疾病临床及高分辨CT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60例不同CTD-ILD的临床及高分辨CT表现进行总结及相关统计学处理,研究其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的特点和关联性。结果本组60例CT影像表现特点结节影11.66%,实变影18.33%,蜂窝影28.33%,网格影31.66%,磨玻璃影53.33%;SSc-ILD的蜂窝影和网格影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pSS-ILD、RA-ILD磨玻璃影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CTD-ILD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占43.33%,气短/胸闷46.66%,干咳/咳嗽63.33%,胸痛41.66%,爆裂音80.00%。SSc呼吸苦难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pSS-ILD干咳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不同的CTD-ILD影响和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是部分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简介:摘要目的质量管理小组(QC)活动在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6-12月QC活动实施前收治的手术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4年1-6月QC活动实施后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2014年1月开始成立QC小组,由7名护理人员组成,确立“降低围手术期高热患者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通过分析原因设置实施对策,对实验组120例围手术期患者实施Q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高热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QC活动实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高热发生率为9.17%,较活动前的36.7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4,P<0.01)。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63.5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7,P<0.05)。结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高热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益质量管理在提升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8月-12月实施精益质量管理前5个月的抽查数据为对照组;2016年4月-2016年10月实施一系列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现场督查和反馈、灵活调配消毒灭菌设备、成立部门间专科微信群达到信息共享、重新设计手术器械交接单、完善特殊器械应急事件处理流程和预案、统一手术器械灭菌后配送时间等)后的7个月的抽查数据为实验组;比较分析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结果本次研究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56.25%(99/176),对照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93.69%(1341/1429),目标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90.20%,两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间、两组与目标值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024,P=0.000;Z=160.883,P=0.000)。结论在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中实施精益质量管理方法,严格遵循PDCA循环理论(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使得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运转。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的关系。方法根据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获得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以往麻疹发病阶段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麻疹接种前,具有很高的自发性,发病率高。其次,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使其成为低发状态,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麻疹疫苗接种率越高,麻疹发病率则越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后,不断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在免疫屏障的支持下,显示即便麻疹控制率不足100%,也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病率,最终达到彻底消灭麻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