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T在颞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颞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高分辨CT对骨折处进行横断面扫描和冠状位扫描,对照普通CT评价高分辨CT的诊断水平。结果36例患者经CT扫描,明确骨折17例,疑似骨折15例,骨折阴性4例,检出47.22%,骨折累及器官组织损伤均无明确显示。经HRCT扫描,明确骨折36例,其中纵行骨折27例(75.0%),横行骨折8例(22.22%),混合型骨折1例(2.78%),检出100%,骨折累及器官组织损伤显示较为清晰。HRCT骨折检出显著高于传统CT,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高分辨CT对颞骨骨折进行扫描,不仅能准确反映颞骨骨折部位及类型,也可显示软组织变化和累及结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传统CT,能够为临床治疗颞骨骨折及评估预后提供有效影像学信息,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颞骨骨折 高分辨率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评估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分辨超声对284例甲状腺结节评估的准确。结果284例甲状腺结节中彩超评估为良性结节的162例,手术确诊为良性的153例,手术确诊为恶性的为9例其中术中意外发现微小癌4例,诊断符合94.44%。彩超评估为恶性的122例,手术确诊为恶性的86例,手术确诊为良性的38例,诊断符合70.49%。结论高分辨超声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性质的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术前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高分辨率超声 评估诊断
  • 简介:摘要回顾总结56例高分辨食管测压的护理配合,认为测压前认真进行护理评估和相关准备、测压中密切观察病情和做好护理配合、测压后的导管消毒、维护和保养等,是高分辨食管测压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高分辨率 食管测压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麻疹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探讨12例麻疹患者胸部CT及高分辨CT(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影像特点。结果胸部CT表现胸膜下病变及间质性损害12例;累计双肺(≥3叶)9例;结节影9例;树芽征8例;磨玻璃影7例;晕征7例;肺气肿5例;胸膜增厚3例;片絮影或球形4例,其中2例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成人麻疹肺炎以肺间质损害并双肺胸膜下多发多形态病变为主要改变,常伴有肺气肿、多形性病灶,甚至出现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征象。

  • 标签: 成人 麻疹 病毒性肺炎,计算机体层成像 HR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CT检查与高分辨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价值。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弥漫性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CT检查(对照组,37例)与高分辨CT检查(观察组,37例)时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接受高分辨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除肺小叶间隔增厚外,其余检查项目同对照组相比,检查图像均更加清晰、准确,分辨更高,对比其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时可以采用高分辨CT检查方法,同常规CT检查相比高分辨CT检查的检查图像更加清晰,分辨更高,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CT检查 高分辨率CT检查 诊断 肺弥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高分辨CT(HRCT)以及小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慢性间质肺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共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入诊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小儿慢性间质性肺疾病患儿,分别使用HRCT以及MSCT对患儿进行诊断,将HRCT的诊断结果设为A组,将MSCT诊断结果设为B组,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以及使用剂量、扫描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在蜂窝影、磨玻璃密度影、肺大泡影、结节影、网格影、囊状透亮区方面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图像在质量方面无较大差异,P>0.05。且两组图像在诊断正确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慢性间质性肺疾病患儿使用小剂量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效果较好,具有缩短扫描时间以及减少放射量的优点。

  • 标签: 小儿慢性间质性肺疾病 直接高分辨率CT 小剂量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护患纠纷等方面的影响,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住院的124例患者,进行11分组。参照组62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62例患者加行护理质量管理。对比2组住院患者院感发生、护患纠纷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感发生、护患纠纷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采取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控制院内感染,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院感控制 护患纠纷 护理效果 护理质量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RCT对肺内马赛克灌注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呼吸道疾病和血管疾病所致马赛克灌注的HRCT特征。结果HRCT对肺内马赛克灌注病因的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结论通过分析马赛克灌注的形态、分布、范围以及吸气相与呼气相衰减可以推断出疾病的类型,对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马赛克灌注 高分辨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的影响作探讨。方法将我血站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取100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无偿献血者46632例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血液报废情况详细记录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报废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血站采血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并降低血液报废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血液报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成立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小组,开展小组的持续督促,以期提升电子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成立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小组,小组以持续质量管理模式(plan-do-check-action;PDCA)为指导开展月督察,联合双层激励模式,带动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和客观填写电子护理文书。结果2016年1月—2016年12月,各类电子护理文书错误逐渐下降,书写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明显促进护理文书质量提高,减少电子护理文书书写错误

  • 标签: 电子护理文书 质量控制小组 双层激励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结缔组织病废间质疾病临床及高分辨CT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60例不同CTD-ILD的临床及高分辨CT表现进行总结及相关统计学处理,研究其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的特点和关联性。结果本组60例CT影像表现特点结节影11.66%,实变影18.33%,蜂窝影28.33%,网格影31.66%,磨玻璃影53.33%;SSc-ILD的蜂窝影和网格影发生高于其他组(P<0.05),pSS-ILD、RA-ILD磨玻璃影发生高于其他组(P<0.05)。CTD-ILD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占43.33%,气短/胸闷46.66%,干咳/咳嗽63.33%,胸痛41.66%,爆裂音80.00%。SSc呼吸苦难发生高于其他组(P<0.05),pSS-ILD干咳发生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不同的CTD-ILD影响和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是部分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临床表现 高分辨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法提高孕产妇入院宣教知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收集资料,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目标,采取整改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宣教意识明显增加,护患沟通能力增强,人院宣教知晓从76%提高到95%,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94%上升至96%。结论学习运用CQI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学会了科学的临床思维,有效的提高了孕产妇入院宣教知晓,提高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专业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孕产妇 入院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质量管理小组(QC)活动在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6-12月QC活动实施前收治的手术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4年1-6月QC活动实施后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2014年1月开始成立QC小组,由7名护理人员组成,确立“降低围手术期高热患者发生”为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通过分析原因设置实施对策,对实验组120例围手术期患者实施Q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高热发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QC活动实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高热发生为9.17%,较活动前的36.7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4,P<0.01)。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63.5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7,P<0.05)。结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高热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质量管理小组 高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24小时尿标本留取合格。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活动步骤对2013年全年的24小时尿标本留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2014年1月始通过对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改进流程及加强细节管理等方面进行质量改进。结果24小时尿标本留取合格率由76.2%提高到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活动进行原因分析,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追踪,可提高留取24小时尿标本的合格,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住院病人 尿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药品抽验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了提高药品质量,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对药品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手段,其也是药监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对药品进行抽验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抽验,提高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的不合格,保证抽验结果准确极其关键,这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用药安全,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药品抽验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益质量管理在提升首台手术准点开台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8月-12月实施精益质量管理前5个月的抽查数据为对照组;2016年4月-2016年10月实施一系列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现场督查和反馈、灵活调配消毒灭菌设备、成立部门间专科微信群达到信息共享、重新设计手术器械交接单、完善特殊器械应急事件处理流程和预案、统一手术器械灭菌后配送时间等)后的7个月的抽查数据为实验组;比较分析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结果本次研究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56.25%(99/176),对照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93.69%(1341/1429),目标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90.20%,两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间、两组与目标值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024,P=0.000;Z=160.883,P=0.000)。结论在首台手术准点开台中实施精益质量管理方法,严格遵循PDCA循环理论(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使得首台手术准点开台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运转。

  • 标签: 精益质量管理 首台手术 准点开台率 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常规免疫接种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获得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以往麻疹发病阶段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麻疹接种前,具有很高的自发性,发病高。其次,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麻疹的发病,使其成为低发状态,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呈负相关关系。即麻疹疫苗接种越高,麻疹发病则越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后,不断降低了麻疹的发病。同时,在免疫屏障的支持下,显示即便麻疹控制不足100%,也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病,最终达到彻底消灭麻疹的目的。

  • 标签: 麻疹 疫苗接种 发病率 关系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