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造影和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PE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组,其中38例患者行CT诊断为CT组,46例患者行MR诊断为MR组,比较诊断结果。结果CT组患者中,MSCTPA诊断发现643支肺动脉栓子,其中有462支是中线段以上栓子;MR组患者中,MRPA诊断发现135支肺动脉栓塞。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造影和MR诊断价值均高,均应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MR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CTA明确诊断的肺动脉栓塞(P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3例肺栓塞的患者,共累及动脉97支;其中累及肺动脉主干3支,左右分支8支,叶动脉29支,段动脉45支,累及亚段及以下肺动脉12支。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程度、栓子的大小及分布,对于亚段及以下分支亦可部分显示,可完全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血管造影 64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诊断肺栓塞(PE)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36例患者行CTPA检查及后重建技术,后重建方法VR(容积再现)、MPR(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均能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限官腔狭窄程度,共发现栓子132个,其中肺动脉主干9个,左右肺动脉21个,叶动脉43个,段及亚段动脉59个,余4例均为阴性,行肺动脉造影,2例阳性,2阴性,SCTA准确率94.1%。结论MSCTPA是诊断肺栓塞无创、准确、安全、高效的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将获得的扫描资料传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并对其肺栓塞累及的血管数目、形态等进行分析。结果60例肺栓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血管均显示良好,病变共累及肺动脉164支,其中包括主肺动脉16支、肺叶动脉78支、肺段动脉55支、亚段动脉15支。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对病变累及的血管数量、形态,栓子状态、肺动脉分支内的充盈缺损程度等进行直观判断,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肺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5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螺旋CT,l.25mm×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150ml,注射流率3.5~4.0ml/s,肺动脉延迟2O~25秒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O~180秒扫描。并结合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16侧,肺栓塞31例51处,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MSCT(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28例,依据抽签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给予对照组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进行检查,给予观察组患者MR肺动脉成像诊断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累及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和间接征象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SCT(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相同,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 标签: MSCT MR 急性肺动脉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12月怀疑为肺栓塞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16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诊断肺栓塞,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TPA的敏感性、阳性符合率以及不确定诊断比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肺栓塞的阳性比例分别为96.0%,88.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肺栓塞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0%,84.0%;观察组和对照组肺栓塞的不确定比例分别为4.0%,8.0%。以上比较P<0.05,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有特异性,肺栓塞检出的准确度高,可作为临床排查肺栓塞的首要检查方法。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时肺动脉CTA的扫描技术。方法回顾65例行肺动脉CTA的疑似肺栓塞患者,其中36例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29例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评价图像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时,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法扫描图像质量在二级及以上达到96.6%,而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法扫描图像质量在二级及以上仅20,5%。结论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时,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法优于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法。

  • 标签: 肺动脉 CTA 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包括各种病理组织类型并和各种继发性疾病状态有关的血管病临床综合症,其临床特点是肺血管阻力升高,组织学表现为明显的血管增生,纤维化,重构和血管梗阻。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加上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刺激,导致动脉壁的各个解剖水平的血管效应物复杂的相互作用,使血管收缩,栓塞,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重构,细胞增生,血管梗阻。本文对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病理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临床特征及基层医院PE的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E患者的一般情况、内科治疗及转归。结果治愈3例,好转7例,无变化1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66.7%。结论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PE的诊断意识及诊断水平,仔细、全面地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充分利用有限的检查手段,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是挽救PE患者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肺栓塞 临床特征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预后不良的疾病。在病理上表现为致丛性肺动脉病。近年来随着血管扩张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已明显改善,本文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血管扩张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66例患者在围术期经过相应的临床护理,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临床护理是肺动脉高压患者行PADN介入术后顺利康复的保证。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42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强化扫描,经西门子工作站进行肺动脉成像处理,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的肺动脉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征象,其中栓塞部位在左右肺动脉者19例,肺叶动脉者14例,肺段或亚段者9例。结论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具有速度快、敏感、无创、安全、准确的优势,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方法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肺动脉成像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收治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和X线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过比较。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在肺动脉高压增粗影、肺内继发改变及胸膜病变征象方面CT图像均明显高于X线(P<0.05),螺旋CT检测显示1131支肺动脉,349支肺动脉显示栓塞(30.86%)。结论肺动脉栓塞中应用螺旋CT可较为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塞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右心室肺动脉连接重建术、改良Blalock-TaussingShunt(B-T分流术)、球囊扩张术三种不同姑息手术在肺动脉闭锁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2000年1月—2013年1月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治疗肺动脉闭锁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28天-8岁,体重3.5-17kg(8.1±5.2kg),对比分析三种手术方法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的Nakata指数、血红蛋白值、血氧饱和度值、以及三种手术方式的根治率。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患者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78.12±66.23)小时,ICU平均住院时间为(3.11±5.61)天、术后Nakata指数增加41-70mm2/m2,血氧饱和度值增加10%-30%,血红蛋白值下降5.1-9.3g/L。成功行二次根治手术19例,其中的根治率分别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重建术55.00%(11/20)、B-T分流术33.33%(5/15)、球囊扩张术25.00%(3/12)。两次手术围手术期共死亡8例,出院患者均定期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者30例,Ⅱ级者9例。结论肺动脉闭锁患者姑息治疗行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后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而球囊扩张术比较适用于新生儿且肺动脉闭锁呈隔膜型的患者。

  • 标签: 肺动脉闭锁 姑息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和诊断标准介绍,提出在围手术护理中应认真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制订合理、细致的护理方案,加强卫生宣教。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围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大咯血患者进行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大咯血患者行肺动脉栓塞治疗后进行护理干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观察记录大咯血的预后和复发率。结果60例患者均进行肺动脉栓塞治疗后,大咯血完全控制者有52例;栓塞后有少量咯血的有5例,经适时地内科治疗后咯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有2例患者进行二次肺栓塞治疗后咯血才得以基本控制;1例患者因肺大量出血而死亡。结论用肺动脉栓塞技术治疗大咯血,止血迅速,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进行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大咯血的复发率,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基本的保障。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大咯血 介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