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MRI全脊柱扫描及其后重建技术诊断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25例脊柱侧弯患者使用G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进行全脊柱扫描,对接颈、胸、腰各段脊柱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分析其现象,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对多位患者扫描得出,15例患者属于椎体及附件发育不良、6例属于Chiari畸形、3例属于中央管扩大或脊髓空洞、1例是脊髓纵裂。结论MRI全脊柱扫描的应用,提高了各种脊柱侧弯畸形诊断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对下一步的治疗具有实际意义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畸形MRI全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合理的肛瘘核磁检查序列、扫描方法及优化的扫描参数以获取优质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方法通过选取不同扫描方法及扫描参数不同,从图像显示肛瘘内外口及瘘管走形情况方面来分析图像质量。结果肛瘘核磁检查选取自旋回波类序列,平行或垂直肛管走形的扫描方法、优化的扫描参数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有助于显示肛瘘内外口及瘘管的走形。结论肛瘘核磁检查,序列选取合适,扫描方法合理,优化扫描参数,缩短扫描时间能为肛瘘的诊断提供最优的图像。

  • 标签: MRI 检查设备 扫描方法 参数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CT设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辐射剂量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低剂量扫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迅速展开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回顾了CT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新进展--迭代重建技术及其临床中的应用结果。

  • 标签: 扫描技术 低剂量 辐射剂量 滤波反投影法 迭代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CT检查的意义以及胃癌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资料。结果胃癌的CT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胃壁弥漫增厚型7例,(28%),节段增厚型2例(60%),肿块型3例(12%)。CT检查可以了解胃癌的大小、部位和形状、范围、有无局部外侵、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胃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胃癌的诊断。CT检查在估计胃癌能否手术切除方面有重要作用。能协助制定手术的方式,而且为治疗设计适宜的方案。

  • 标签: 胃癌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以顺利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度。方法根据检查部位、病情体质、年龄调节注射造影剂的剂量和速度,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并及时做好各项护理。结论做好CT增强扫描的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进行并获得满意结果的必要条件。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肝脏成像当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肝脏成像患者中选取5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50例患者分别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以下简称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的方式,对比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成像结果。结果对比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值,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的虚拟平扫CT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扫描方式下的SNR,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中,虚拟平扫的SNR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虚拟平扫下的CT值与SNR,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肝脏成像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的成像效果优于常规扫描成像效果。

  • 标签: 肝脏成像 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 常规扫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胆囊疾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本组34例,口服碘番酸片0.5-1克,均用层厚5mm,间距5mm平扫。结果胆囊结石21例,胆囊息肉样变6例,胆囊癌2例,胆囊位置变异3例,胆囊外钙化1例,肝癌低密度灶与胆囊部分重迭1例。结论口服碘番酸CT扫描对诊断胆囊疾病很有帮助。

  • 标签: 碘番酸 疾病 胆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脑CTA触发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法及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行颅脑CTA触发扫描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达法将其分为1组(触发阈值为90HU)、2组(触发阈值为120HU)、3组(触发阈值为150HU)、4组(触发阈值为180HU),23例/组。对四组患者的动脉、静脉CT差值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脑动脉、脑静脉密度与其余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图像后处理质量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颅脑CTA触发扫描过程中需要与合理的扫描触发阈值相结合,从而获得较好的颅内动脉图像,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颅脑CTA 触发扫描 优化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期的时间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一系列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肝动脉期的规律。方法对60名胸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获得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固定强化时的药物浓度、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对其中30例固定动脉延迟时间25秒,扫描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的平均CT值,分析CT值变化与各生理因素的相关关系;对另外30例在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固定CT值120HU为激发扫描预定值,研究达到此值时的时间与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之后将结果在单排螺旋CT机上使用,经过100例实验证明其结论的实用性。结果固定时间扫描组CT值最小值为70.70HU,最大值为275.00HU,平均值为189.69HU,标准差为46.54HU。男性平均168.22HU,女性平均211.17HU。与CT值变化相关的变量有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动脉期时间相关的变量有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身高无明显相关(P>0.05)。经过100例验证,准确率100%,成功率为100%。结论肝脏动脉期为(23.25±10.88)s,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有关,体质量越大,时间就越长。利用时间—体质量公式和时间—体质量指数公式可以求出肝动脉期时间。使用CT的激发扫描功能控制曝光时间能得到更准确的肝动脉期时间。

  • 标签: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肝动脉期 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观察CT增强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增强CT的检查成功率。方法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2年六月的98例增强扫描患者的资料。结果出现不良反应12例,其中中度反应3例,轻度反应9例;造影剂外渗3例;扫描方案设计不合理,图像显示不佳3例;病人出现恐慌,不配合检查1例。结论通过对CT增强检查失败病例的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增强检查成功率。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原因分析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成像参数配合,合理使用磁共振检查技术。方法研究膝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依据临床对膝关节中韧带、半月板、关节软骨、骨骼和肌肉等的要求不同,选择合适的扫描方位、扫描序列和扫描参数,把三者以最优的方式搭配起来,并注意扫描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结果搭配好扫描方位、扫描序列和扫描参数,时间可以节省一半左右,更好更快地完成磁共振检查。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改变磁共振的扫描参数,扫描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人的肉眼是无法区分的,可以利用这一点优化扫描方位、扫描序列、扫描参数。

  • 标签: 膝关节 扫描时间 压脂 双斜6° 相位编码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围检查期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80例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8.5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6.45%,经对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差异(P<0.05)。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针对性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CT 增强扫描 围检查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aytona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间使用Daytona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检查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给与全程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则给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以眼底病变居多,主要检出高度近视、视网膜变性疾病、视网膜脱落、视网膜劈裂等疾病,各种疾病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对眼科疾病患者采用Daytona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的产生的同时提高患者就诊时的满意率。

  • 标签: Daytona 激光扫描检眼镜 检查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双源CT64排普通胸部扫描与Flash扫描的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64排普通扫描组和Flash扫描组,进行胸部扫描并详细记录患者扫描时间、CTDIvol及DLP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模式之间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200例病人两组间的年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扫描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Flash组扫描时间对比普通CT组扫描时间缩短了65.12%;两种扫描方式的检查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ED相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lash扫描技术不仅使时间分辨率得到提高,还使辐射剂量得到显著降低,对于不合者的老年患者及婴幼儿患者提供了新的扫描模式。

  • 标签: 双源CT Flash技术 辐射剂量 普通技术 胸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T检查在颅脑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非常普遍,颅脑疾病CT检查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已成为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对颅脑疾病的CT扫描技术与检查方法进行分析,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及颅脑检查常应用的平扫、冠扫、造影剂增强扫描、动态CT扫描等检查技术,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颅脑疾病 CT扫描技术 检查方法
  • 简介:

  • 标签: